青浦教育 > 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专栏      

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专栏
当前位置: 上海市青浦区商榻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商榻小学“十一五”发展计划(2006——2010)
商榻小学“十一五”发展计划(2006——2010)
索引号:3101180021-201001-2009-001    发布日期:2009-06-22    来源:商榻小学    作者:上海市青浦区商榻小学
追求优质教育 争创有特色的一流农村小学
——商榻中心小学“十一五”发展计划(2006——2010)
一、背景分析
(一)外部背景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上海市根据城市发展定位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提出了“科教兴市”主战略。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现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教育发展新路,到2010年上海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青浦区教育局在“科教兴区”主战略和建设“绿色青浦”总目标指导下,倡导大力弘扬“用心做教育,全力谋发展”的精神,提出不断落实“强队伍、优课堂,精管理、建文化,创特色、铸品牌”的内涵发展要求,以促进现代学校制度和文化环境的形成,营造教育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
“三镇合一”的金泽镇地处在淀山湖畔,优质的地理环境资源,给金泽镇带来了生态居住、旅游、休闲度假的发展机遇。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地方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扶植骨干教师,希望学校办成人们向往的学校。
教育的外部环境为学校的新一轮发展既带来机遇,又面临挑战。作为上海市最西端的一所农村学校——商榻小学,以积极的姿态响应青浦区教育局提出的“软硬兼顾、以软为主,注重内涵发展”的口号,把学校办成一流的农村学校。
(二)内部背景
1.学校概况
商榻小学始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现学校占地面积19225㎡,实用建筑面积3639㎡,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已初步成为一所陶冶学生情操的花园。
  近年来,在“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致力于课堂教学研究,举办过多次区级研讨会和观摩活动。优良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2.十五发展的主要成果及其经验
学校在继承和发展的轨道中,不断完善班子建设,做到部门管理能力强,管理网络清晰,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实行‘依法治校’和‘以德立校’相结合,形成了“奉献创新、追求进步”的校园氛围,办学水平正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五年中,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前进了一步,升级为规范学校B级;曾获市农口系统文明单位,区文明单位,两次被评为青浦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青浦区“落实学科‘基本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研讨会”和“青浦区少先队探究活动现场观摩会”相继在我校举办;学校科技教育成绩显著,成为青浦区第一批科技特色学校。
“十五”期间,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形成如下主要经验。
(1)办学理念较为明确。“十五”发展计划,明确了学校办学目标和具体的落实措施。学校在“争创一流农村学校”长远目标和“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精神,坚持在传承中发展的思想,齐心协力,努力为实现“十五”计划制定的目标奋斗。
(2)德育工作从细微处入手。学校始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本抓手,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保洁活动持之以恒;“看商榻,爱家乡”系列活动有序推进。
(3)课程教材建设紧抓不放。在“二期”课改推进过程中,学校直面课改、聚焦课堂、关注常态教学。面对师资问题的现实,学校探索出一条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道路:“三实践,两反思”为主要载体的校本研修活动。校本研修活动以全体教师为主体,导入区各学科专家的引领、教科室专家的专题辅导、区优秀教师的示范等。新课程、新突破,学校着力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阿婆茶之乡——商榻茶文化”探究型课程、《伴我成长的阿婆茶》拓展型课程在2004学年新课程全面实施之际有效开设。
(4)人文关怀,凝聚人心有成效。学校在管理过程中,既关注学生的成长,又关心教师的发展,坚持依法治校和人文关怀并举,探索科学管理的模式,不断推进学校民主化进程,让教师体验到自身在学校中的地位和社会上的价值。
3.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二期课改的全面实施,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旧教育理念发生着激烈的碰撞,教师的学习肤浅,对新课程的深入理解还不够;以新理念组织教学的能力,特别是组织探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有待提高。
——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的价值观发生冲突,以往提倡的奉献精神、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受到了严峻挑战。
——全方位的教育系统构建步履艰难。
——教育科研工作非常薄弱。
 
二、发展思路
(一)办学理念
“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第一,“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学校是影响学生一生发展的组织,我们牢固树立追求优质、超越平庸的教育质量观;摒弃急功近利,以我(学校)所能,扎实办学,切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校发展观。
第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论“和谐社会”六大特征之一是公平正义。学校要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杜威认为,教育有三个主要功能:促进人的心智发展;通过人的社会化实现社会整合;促进社会平等。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平等的功能,社会迫切需要关心的群体——农民的子女,必须接受优质教育,改变生活现状。
青浦区《关于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青浦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的一项重要决策,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促进学校均衡优质发展,农村学校肩负重任。作为我区最偏远的农村小学,追求优质教育是我校全体教职工共同的历史使命。
(二)学校发展的基本定位
商榻小学承担着本社区适龄儿童的小学教育。到“十一五”末,学校规模20班左右,在编教职工80名左右,学生约600名。学校将优化师资队伍,推进课程教材建设,用心办学,服务学生,使学校办学水平保持区域内领先,全区农村学校中上水平。争创有特色的一流农村小学。
(三)学校发展的主攻方向
在学校内涵发展的要求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把优化师资队伍、彰显信息技术特色和“阿婆茶文化”为载体的德育工作特色作为学校发展的主攻方向,促进教育现代化。
1.优化师资队伍。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学校“十一五”期间将面临的退休高峰适当超前招聘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加强师德建设,使广大教职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2.推进二期课改。有效开展校本研修,扩大城乡、校际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充分体现“二期”课改的先进理念。构建适合学生的、有利教师自身发展的、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的校本课程框架。
3彰显信息技术特色和以“阿婆茶文化”为载体的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工作中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应用信息技术。引进有责任心、有专长的信息技术教师,有计划进行高层次培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作为突破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显露出我校信息技术的特色。编制一、二、四、五年级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努力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继续完善和实施《伴我成长的阿婆茶》校本课程。
 
三、发展目标
(一)学校发展的总目标
以《青浦区教育现代化行动计划》为指导,坚持“强队伍、优课堂、精管理、建文化、创特色、铸品牌”的学校内涵发展的要求,坚持改革,加强管理,把我校办成一所有特色的一流农村小学。
(二)学校发展的基本目标
——农村学校一流的师资。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十一五”末本科学历争取达40%。培养区级名优教师2~3名,推出10名左右在区域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所有教师的课堂能在区域内学校教师之间开放。
——农村学校一流的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育科学精神,提高艺术修养,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农村学校一流的管理。坚持依法治校与人文关怀并举的科学管理模式,构建与现代学校相适应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形成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行政成员具有专业引领,专业服务的能力。
——农村学校一流的环境。着眼于现代学校发展的特点和二十一世纪人才成长的需要,全面规划、分步改造校园环境,创上海市花园单位;更新、完善教学设备;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三)学校发展的争创目标
1.达到区办学水平的规范A级水平。
2.争创上海市文明单位。
3.争创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4.具备区级信息技术特色学校的条件
 
四、重点发展项目
(一)学校基础管理
1.发展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的校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学校行政班子结构更趋合理,实施分级管理,管理网络清晰,部门管理能力不断提升。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结构工资制”、“教师聘任制”;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进一步完善民主、科学的考核制度。
培育“人本”的管理文化,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完美的发展。教师主体意识不断提高,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加学校管理。建立与学校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
2.具体措施
(1)加强班子建设,提高专业服务水平。
逐步改善班子的年龄结构,提高班子成员的学习水平。打造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行政团队。树立为学生的成长需要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的意识,在管理过程中提高专业的服务水平。
(2)完善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在新课程背景下,建立与课改相适应的校本研修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校长负责制”、“结构工资制”、“教师聘任制”,推进三制改革。完善教代会制度,促进民主进程。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农村教师稳定工程实施方案”及“奖惩条例”,稳定师资队伍。
(3)运用信息技术,推进现代化管理手段。
提高行政班子成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新、添置信息技术设备,充分利用校园网将信息技术运用与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开发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互动的信息平台,促进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4)培育人本文化,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在充分考虑科学制度下的井然有序的基础上,以尊重和发展人为核心,努力提升人的自身价值,满足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努力构建着眼于自主发展、体现人文情怀和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让广大教师不断追求,不断发展,发挥生命的潜能,享受生命的无限精彩。
3.预期成效
建立现代学校合理的组织结构,行政班子身先垂范。规章制度健全,依法治校和人文关怀并举的科学管理模式形成。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增强,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的管理具有信任感和归属感。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发展目标
师资队伍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强校本研修制度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以课堂为阵地,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培养一批能发挥引领作用的教师群体,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益、敬业爱岗、善于合作、乐于学习、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2.具体措施
(1)认真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十一五”发展计划。
(2)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师德师风建设,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一手抓教师业务能力培养,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力争在区层面上有2~3名名优教师,培养10名在区域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3)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人文关怀。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调整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及学校编制的规定,每年招聘若干名新教师。制定新教师自培目标计划书,引领他们迅速成长,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4)加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建设。根据人事改革发展的要求,建立聘用、考核教师的管理制度;结合“教师稳定工程”,完善对学校骨干教师聘用、考核、奖励的管理制度;建立对学科组长、教研组长进行聘用、考核的管理制度。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学习进修,并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以全面提升教师的学历和专业水平,“十一五”末本科以上学历达40%。
(5)健全校本研修制度,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学校从组织管理、制度建设、资源整合等方面对校本研修的开展给予保障,确保校本研修的质量,从而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6)重视专业引领,确保教师专业成长,每学期坚持与区进修学院研修中心的业务链接,请专家、教研员来校进行专业引领,使教师领悟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充分利用城乡共同体的资源,请共同体名优教师来校上示范课,促进教师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转变。
(7)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作用,学校为骨干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展示平台,既培养骨干教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又让学校教师从中获得先进教育理念和可操作的新型教学模式。
(8)学校定期开展校内教育论坛,使各个年龄层面上的教师积极探索在“二期”课改中的做法及成功经验,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同时也为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注入理论源泉。
(9)重视同伴互助作用,结合常态课和240实践课,为教师搭建课堂教学交流的平台。每学期每位任课教师向同伴开放课堂,让同伴或学科分管领导来听课、点评、交流,同伴共同研讨,充分发挥教师间的同伴互助作用。同时积极营造非正规教研氛围,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进行适时研讨,从而提升教师专业成长。
3.预期成效
师资队伍建设的全面实施,将有效促进师资队伍的师德提升和专业成长。每年新教师的充实,使我校的教师年龄结构日趋合理,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能力逐步提高。届时,达到区骨干教师标准的学校名优教师2~3名,校级骨干教师占在籍教师的20%,显露出引领作用,师资的学科结构较为合理。
通过校本研修,使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并不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形成促进课堂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
(三)德育核心凸现
1.发展目标
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特色的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确立在实践中体验自我,在感悟中塑造人格的理念。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养成教育、实践教育、心理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德育课程为载体,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和道德需求,从他律到自律,实现品德内化,达到人格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效果。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沟通,实现学校内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体系。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争创下一轮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2.具体目标
(1)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落实“育人为先,全员育人”的要求,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性,形成良好的育人格局。
(2)认真贯彻涵盖德育主要内容的《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学科渗透,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重点实施基础道德教育,积极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活动,深入挖掘“阿婆茶”文化地方资源,并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集体以及社会、生活常识教育。
(3)从小处入手,向问题突破,扎实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争创下一轮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4)加强德育科研,凸现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把德育回归于学生的生活中,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研究,形成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径。
(5)有序推进班队雏鹰争章活动;重视班集体建设;有效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努力完善德育评价机制。
3.预期成效
(1)“育人为先”的意识深入到每个教职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正向合力明显增强。
(2)创建区行为规范示范校有成效。
(3)德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德育核心地位得于凸现。
(4)德育科研有成效,在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四)课程建设
1.发展目标
从学校实际、师资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从课程内容入手,牢固树立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意识,增强课程开发的意识,拓展课程开发视野,建构和生成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不断做到加强基础型课程建设,逐步完善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力争三类课程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形成具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体系。
2.具体措施
(1)健全由校长全面负责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课程开发实施小组专人负责,全体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明确各自的职责,各尽所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各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学习与实践,探索与研究。从关注师生的个性特长,关注学生的发展出发,开发可供学生选择的凸现农村特点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校本课程。
  (2)根据学校实际和三类课程的特点,不断完善和建构校本课程框架,整合三类课程的内在联系;明确学校、教师、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知道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增强开发和丰富课程资源的意识,使课程资源建设成为学校贯穿课程改革始终的一项重要工作,改变过去那种课程开发和建设只是专家和教材编写人员专利的局面。
(3)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善于运用三类课程中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对现行教材进行二次或深度开发,鼓励教师根据需求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适度重组或作适度的调整和补充,使基础型课程的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形成富有特色的校本补充教材。
(4)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原则,构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模式。拓展型课程包括书法、数学、英语、信息技术,探究型课程包括阿婆茶主题探究,把这些课程排入课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艺术类拓展型课程,科技类探究型课程,以及其它综合活动类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并制定课程标准,编写课程教材。全面提高课程开发和实施水平。
(5)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条例,按《实施方案》要求,规范化运作,灵活性实施,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建立课程开发激励机制,优化成果评价体系,用不同的形式呈现校本课程教材。形成成果的,对参与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在3—5年内形成具有商榻小学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学校综合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3.预期效果
(1)    强化基础型课程的管理。
(2)    逐步完善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3)    到2010年力争做到三类课程协调发展。
(4)完成阿婆茶主题探究教材编写和出版工作。
(5)制定信息技术、数学、英语、书法和其他艺术类拓展型课程目标和教材。
(6)逐步推出科技类探究型活动课。
(7)出版各类拓展型、探究型活动课案例专辑。
(五)教育科研
1.发展目标
继承和发掘学校传统科研经验,整合现有各类课题,提出与课改相结合的新的研究课题,形成具有鲜明农村学校特色的教育研究体系,并不断做好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等物化工作,让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教学服务。
2.具体措施
(1)完善学校教科研的组织和管理体系,健全科研的开发、管理、推广、奖励制度,保证教科研为课堂教学服务。
(2)选拔苗子,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科研队伍,造就若干名教科研骨干教师,全面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素养。
(3)整合电子资料库,电子阅览室,教师图书室的功能,为学校教科研提供服务。
(4)与进修学院科研室挂钩,借力提升教科研立项课题的层次,提高教科研的质量和品位。
(5)完成两项区级课题研究,出版一期具有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专辑。
2.预期成效
(1)“科研兴校”深入人心,教师科研意识增强,并积极主动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转变。
(2)学校教科研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上一新的台阶,使科研为教学服务。
(3)对已经立项的区级、校级课题加强过程管理和形成性评价。
(六)后勤保障
1.发展目标:
让后勤更好地为前勤服务,进一步切实有效地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俗话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学校各方面的提高都离不开后勤保障工作,每位后勤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后勤为前勤服务的世界观。认识到后勤工作的重要性,经常性地做到:腿勤、手快、心明、眼亮,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确保后勤工作抓早、抓落实、抓到位,为前勤提供优质的服务。
2.具体措施
(1)加快我校信息技术的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逐步提高计算机的生均比达到8:1,更新2001年配置的学生电脑;每个办公室装配教学用电脑,提高计算机的师均比达到1:1。每间教室装备多媒体设施,建章立制,规范运行,优化“一网四室”的管理效能,提高科学使用和及时维护的质量。
(2)逐步增加绿化投资,提高绿化氛围,做到年年有投资、逐年有提高。让广大师生增强精品意识,高标准搞好绿化建设,进一步美化绿化,净化校园,使校园充满童心、童趣、童乐,成为学生提高学习氛围的好场所,让广大师生在鸟语花香、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学习,争创市花园单位。
(3)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师生体质。配置一个完整的教工健身房;完成塑胶跑道的建设及操场人工草坪的改建。
(4)更新学生餐桌,让学生在更优美的环境中用餐。创建青浦区B级食堂,以青浦区B级食堂为标准,办好学校食堂,严把进货、加工关,让教师、学生吃得满意,让家长放心。
3.预期成效
师生对学校后勤保障工作有较强的认同感,师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校园中的每一个生命都能享受一份真实的关爱,拥有平等发展的机会,体验共同追求的快乐。师生结伴成长,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家对自己的学校都充满着一种感激之情,一种眷恋之情,校园真正成为了全体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七)办学特色
1.发展目标
在区科技特色学校的基础上,通过五年的努力,在“十一五”计划的后期,A争创市级科技特色学校。B创建“阿婆茶文化”活动特色,C创建信息技术特色。以“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为宗旨,利用现有资源,使得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得到有效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夯实基础,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奠定基础。
2.具体措施
(1)总结前几年创建区科技特色学校的经验,发掘学校已有资源,为争创市科技特色学校和区信息技术特色学校打好基础。
(2)加强学习与研究。探索创建特色学校的路径、方法。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全员参与争创,并正确处理好特色创建与学校规范管理、减负增效、办学理念之间的关系。
(3)借鉴兄弟学校争创特色的经验,请他们来传经送宝或走出去考察学习,并结合学校的自身特点,积极争创特色学校。
3.预期成效
通过3~5年的努力,基本达到市科技特色学校的评审要求。争取在“十一五”计划中能创建市科技特色学校;根据现有的校园网及师生利用网络工作学习现状,预计在五年计划的后期能达到区信息技术特色学校的要求,“阿婆茶文化”活动特色系列化,并以校本课程形式来固化特色。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学校的新一轮发展中将更加充满活力。
 
五、实施计划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1.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在学校的贯彻执行,确保学校有正确的办学方向,为实施计划提供政治保障。
2.发挥教代会的作用,推进民主化进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代会在党支部领导下按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行使自己的职权,发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广大代表积极参政议政,审议规划、制度,讨论重大事项。实现校务公开。工会执委负责工会日常事务。
3.完善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以“既严格规范又科学和谐”的管理机制为保证,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立校相结合,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崇尚认真勤勉,鼓励改革创新,追求高效务实,凝聚人心,“事事认真,时时认真”,为实现计划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机制保障。
(二)责任保障
1.分解学校的总目标,参照督导室的办学水平评估细则,建立以三级评估指标为主的具体目标体系,分别将目标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个人。
2.建立和健全学校的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制度。实施定编定岗,岗位认领制度,由教师签约认可,为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合同聘任制奠定基础。
(三)检查与评估保障
1.学校拟定“计划达成度、实现率”的自检自评制度,按学年度提出自评报告。通过教代会审议、评估,并作出修订或调整意见。
2.利用上级部门就计划的某条线或某项目的验收、达标、检查,对部分目标的达成度、实现率作出评估,予以修订或调整。
3.通过区教育督导室“办学水平评估”活动,认真听取对本校每年计划进程和目标达成度的意见、建议,作出修订和调整。
4、通过校领导(包括中层)每年的民主评议,分析学校计划的达成度和实现率,作出修订或调整。 
六、五年发展计划主要工作责任表
目标类别
序号
主要工作
完成时间
责任部门
学校管理
1
青年教师大比武。
2006.2~2006.12
校长室
2
“教职工劳动纪律”修订及实施。
2006.3
校长室
3
申报区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先进集体。
2006.3
校长室
4
争创区行为规范示范校领导小组启动工作。
2006.5
校长室
5
适度超前引进新教师。
2006.9~2008.9
校长室
6
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师德建设有成效。
2007.9
校长室
7
争创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2008.9
校长室
8
争创信息技术特色学校
2009.12
校长室
9
争创上海市文明单位
2010.5
党支部
10
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形成
2010.9
校长室
师资队伍建设
11
教师本科学历
达15%。
2006.12
教导处
12
达25%。
2007.12
教导处
13
达30%。
2008.12
教导处
14
达35%。
2009.12
教导处
15
达40%。
2010.12
教导处
16
区级层面骨干教师
1~2名。
2007.9
校长室
教导处
17
2~3名。
2010.9
18
具有个人特长的校级骨干教师10%。
2007.9
教导处
19
培养10名在区域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2010.9
教导处
教育教学工作
20
申报“两纲”试点校的工作。
2006.3
教导处
21
接受区科技特色学校调研考评。
2006.12
校长室
科技组
目标类别
序号
主要工作
完成时间
责任部门
教育教学工作
22
形成三类课程的基本框架
2007.9
校长室
教导处
23
创红十字达标学校
2007.12
 
24
形成具有特色的少先队品牌学校和1~2个品牌中队。
2008.9
少先队
25
组建校本课程开发队伍,培养一批有专长的教师。
2008.9
校长室
教导处
26
三类课程的体系较为完善
2009.12
校长室
教导处
27
到“十一五”未形成三类课程同步协调发展的管理机制。
2010.12
教导处
28
完成两项区级课题的研究。
2010.12
教导处
29
争创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
2010.12
校长室
科技组
硬件建设
30
更换学生餐桌
2006.8
总务处
31
建设塑胶跑道
2006.8
校长室
总务处
32
达到青浦区B级食堂标准
2007.2
总务处
33
争创上海市花园单位
2007.8
校长室
总务处
34
教师每人一台工作计算机、更新学生电脑房电脑
2008. 6
 
35
完成每个教室多媒体的安装
2009.8
总务处
36
建设教师健身房
2010. 8
总务处
 

版权所有: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   技术支持:青浦教育信息中心   地址:上海市青浦区公园路301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