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海唯实希望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加强内涵建设 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上海唯实希望小学“十一五”发展计划(2006.1-2010.12) |
||||||||||||||||||||||||||||||||||||||||||||||||||||||||||||||||||||||||||||||||||||||||||||||||||||||||||||||||||||||||||||||||||||||||||||||||||||||||||||||||||||
加强内涵建设 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上海唯实希望小学“十一五”发展计划(2006.1-2010.12) |
||||||||||||||||||||||||||||||||||||||||||||||||||||||||||||||||||||||||||||||||||||||||||||||||||||||||||||||||||||||||||||||||||||||||||||||||||||||||||||||||||||
索引号:3101180018-201001-2009-001
发布日期:2009-10-19
来源:唯实小学
作者:上海唯实希望小学 |
||||||||||||||||||||||||||||||||||||||||||||||||||||||||||||||||||||||||||||||||||||||||||||||||||||||||||||||||||||||||||||||||||||||||||||||||||||||||||||||||||||
|
||||||||||||||||||||||||||||||||||||||||||||||||||||||||||||||||||||||||||||||||||||||||||||||||||||||||||||||||||||||||||||||||||||||||||||||||||||||||||||||||||||
|
||||||||||||||||||||||||||||||||||||||||||||||||||||||||||||||||||||||||||||||||||||||||||||||||||||||||||||||||||||||||||||||||||||||||||||||||||||||||||||||||||||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认真贯彻全国和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区教育推动内涵发展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努力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特制定本校“十一五”发展计划。 一、发展背景分析 (一)外部背景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世界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所形成的共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教育正日益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成为改善人的生存状态,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为此,我国各级政府在规划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处处体现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切实把教育摆在先导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 上海是中西文化包容、传统和现代交融的一座城市,她也是中国最国际化的一流城市。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教育,教育所输送的人才,所贡献的智慧,所孕育的精神,是城市发展的巨大支撑。上海已将“基础教育在未来十年进入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行列”作为教育发展的规划,到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教育发展新路。 青浦区经济和社会快速、持续发展,为青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区教育局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区”、“人才强区”的战略,紧紧围绕区域性推进教育现代化特别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以《青浦区教育现代化行动计划》的实施为抓手,坚持“区域推进、整体发展”的策略。努力寻找兼顾公平、公正、优质、可选择和有活力的基础教育发展思路,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管理,积极实施二期课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我区教育步入了稳定快速发展的轨道,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青浦教育正在进一步实现工作重点的战略性转移,“软硬兼顾,以软为主,注重内涵发展”已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素质提高为重点,以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益提高为核心,以精管理、建文化为措施,以办学特色培育、教育品牌创建为标志的学校教育内涵发展,提升青浦教育品质,为2010年基本实现区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练塘镇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学校教育起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持的保障作用。当地政府一直很重视学校教育,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增加教育投入、满足学校需求,提供教育服务、关心教师成长,实行校际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提高镇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镇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这一切均为学校的新一轮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前所未有的机遇。我校作为青浦区的一所农村小学,理应为民族振兴、国家兴旺和家乡建设,培养更多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建设人才而不懈努力,为实现青浦教育现代化做好学校应做的工作。我校是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地处练塘镇小蒸社区,地区德育资源丰富,有陈云纪念馆和西乡烈士陵园等,丰富的社区资源为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新练塘工业园区的建立,练塘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省市外来人口的积聚,为学生了解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各地文化习俗提供了有利条件。偏远乡村,民风纯朴,家长有良好的愿望渴望子女成才,对学校教育寄予厚望,但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外来务工农民子女的日益增多,使学校教育更具复杂性。为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面对挑战,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制定学校发展新计划,构思发展新思路,采取发展新举措,开拓发展新前景,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二)内部背景 1、 学校概况 我校创办于1906年。1996年4月,在上海市希望办公室的资助下,学校进行了改造扩建,更名为上海唯实希望小学,由陈云同志的夫人于若木题写校名。学校现占地9920平方米,建筑面积3960平方米。硬件设施虽不甚理想,但校园规划有序,布局较合理,环境整洁。现有14个教学班,449名学生,其中外省市借读生124人。全校教职工49名,任课教师47名,教师平均年龄为35.6岁。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2名。任课教师学历达标100%,专科以上学历37人,占学校教师数的75.5%,本科学历21人,占学校教师数的42.8%,其中17人为“十五”期间招聘引进的新教师。现有区教学能手1人,区学科中心组成员2人。 学校基础较为薄弱,基础文化学科质量处于全区中等偏下水平。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青浦城区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展,“十五”期间,我校有将近20位青年教师流入城区及周边学校,一时给学校工作带来较大影响。但学校克服种种困难,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工作抓手,明确奋斗目标,在“十五”发展计划的统领下,本着“务实、求真、开拓、进取”的态度,全体教师励精图治,扎实工作,奋发有为,促进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形成了较好的局面,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学校“十五”发展成果和经验 (1)学校“十五”发展成果 “十五”期间,学校曾获上海市农口级文明单位、青浦区文明单位、上海市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先进集体、青浦区暑期工作先进学校、青浦区安全单位、青浦区涉台教育优秀组织奖、上海市少工委“遨游太空”知识竞赛团体一等奖、青浦区“陈云爷爷在我心中”活动优秀组织奖等,学校特色“踢跳”项目每年代表区参加市级比赛获得优异成绩,尤其在较薄弱的基础文化学科质量方面,近年来有了较大的起色,达到了青西地区的中等水平,顺利实现了学校“十五”发展计划的预期目标。 (2)学校“十五”发展经验 学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青浦区学校现代化建设纲要》的具体要求,提出了“为农村孩子的明天奠定基础,以学校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促进教育内涵建设;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抓手,促进教师理念提升和行为变革;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综合学力的提高,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的发展理念和办学思路。“十五”期间,学校以校为本,充分发挥办学的主体作用,找准学校发展的增长点,不断调整工作策略与方法,在发展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实现学校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促进学校发展计划目标的逐步达成,从而使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学校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在学校《章程》的统领下,各类规章制度正在健全。坚持法治与德治,依法自主管理,探索能反映学校文化特质的管理方法,形成校本管理机制。加强民主治校,广泛开展宣传工作,使民主精神与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建立各项民主治校的制度,使师生能依法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 ——学校教师教风明显好转。学校教育的发展,需要有一支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关心教师,就是要提高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尤其要多加人文关爱。学校积极营造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环境氛围,在相互合作中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丰富知识,增长经验,实现自身价值的超越。目前,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发展上有后劲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为实现学校新一轮发展提供了保障。 ——质量监控机制初步建立。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学过程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途径,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互动结合点。学校本着关注教学、聚焦课堂、研究教与学的指导思想,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落实区实施素质教育改进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修订了学校实施细则,注重落实,加强考核,及时反馈,健全质量监控三级网络,注重教学质量的单元过程性诊断评价工作,落实整改措施,以优化的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目前还面临的困难 ——学校干部、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理念及教学技能离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尚有较大的距离。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偏窄,学科专业能力欠缺,理念及行为滞后的现象较为明显,奉献和协作精神有待进一步发扬。 ——学校骨干教师群体相对薄弱,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缺少高水准的专业引领,一大批新教师的成长需要专业发展制度作保障,课堂教学质效不高,常态课堂教学中C级课的占比较大。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近几年虽处于上升阶段,但年级、班级、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薄弱学科改善不明显,如何做到稳中有升,优质均衡,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是“十一五”期间学校要重点解决的课题。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相对薄弱,领导和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淡薄,教研和科研不能有效地结合。 ——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探究、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待加强。家长希望孩子能接受优质教育,但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发展思路 (一)学校发展的理性思考 教育是神圣的事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以人的发展为本,是教育的核心思想。教育只有以高质量产生高效益,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21世纪的教育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接受教育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以及个人能够终身学习。结合“十五”发展的经验与目前存在的问题,学校以“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发展、教师成长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努力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加强基础管理,扎实推进二期课改,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品质,培养与造就一批德智体诸方面协调发展的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校发展的基本定位 到“十一五”末,经过五年的努力,学校成为青浦区办学水平规范校,逐步形成以社区、家庭和学校互动机制为特征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构建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造就一支教育理念先进、专业水平较高、敬业爱生的教师队伍,建立形成一套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运行机制,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总体质量达全区乡镇学校中等水平。 (三)学校发展的主攻方向 要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有效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全面落实新课程,提升学校教育品质,学校要形成一套现代管理制度,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建立一套有效提高质量的运行机制。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提高队伍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是学校今后工作的主攻方向。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按照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坚持严格规范管理与科学和谐管理相结合,积极开展体现时代特色,突出人本理念,注重人文素养的以学校章程制定、规章制度完善为重点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加强民主治校,使民主精神与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建立各项民主治校的制度,创建和繁荣学校文化。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教改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学校要树立“人力资本强校”的理念,要加强教师主动发展的教育,教师要根据教育改革的发展形势与学校发展计划的要求,制订相应的教师发展计划,以实现自身价值。学校要根据新课程改革方向,加大师资校本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主动学习与主动发展的意识,促进教师不断反思,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从而造就一支教育理念先进,专业化水平较高,敬业爱生的教师队伍,尤其要做好新教师的培养工作。 ——教育质量提升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保障。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应关注教学、聚焦课堂、研究教与学,特别要研究学生的“学”,探索学生最优化“学” 的模式,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改变原先的粗放型教学为精致型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充分实现教学的民主化、方法的多样化、评价的多元化,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落实学科基本要求,健全质量监控网络,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课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载体。实施新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为学校的再发展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从学校实际、师资优势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学校要重新设计并优化现行的课程结构,完善课程配置。进一步加强对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综合性研究,完善已开发课程《文明礼仪教育》、《龙的传人——中华民族传统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评价工作,构建校本课程开发框架,丰富课程内容,使新课程成为教师和学生发现自己潜能和获得最大帮助的有效载体。 ——办学特色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表现。学校的生命力和独特个性在于形成自己的特色化教育,要对多年来创建办学特色的历程进行理性总结和经验提炼,使之成为学校具有文化内涵的教育资源;要善于吐纳,拓宽视野,开发一切教育资源,寻找学校持续发展的新生长点,创出品牌,焕发学校的生命力。 三、发展总目标 (一)学校发展总目标 根据《青浦区教育现代化行动计划》和《青浦区学校现代化建设纲要》的精神和内容要求,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以教育内涵发展为重点,到2010年,学校具有校本管理和自主发展的能力,成为区办学水平规范校;具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基础文化学科质量达全区乡镇学校中等水平;具有校本研修的能力,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普遍提高;具有教育科研的能力,中青年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并有研究成果;具有较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新时期农村少先队双轨制建设的新模式,群体性踢跳项目在区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精心规划,开拓创新,用心实践,努力使学校成为理念先进、管理科学、质量上乘的义务教育规范校,真正使学校成为学生幸福童年的乐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家园。 (二)学校发展的基本目标 ——方向正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构建学校和谐教育为目标,积极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国家颁布的《教育法》、《教师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青少年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开展学科“两纲”实施推进活动。 ——管理务实。倡导和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实行校长负责、集体决策、党组织监督、教代会民主参与的管理体制,推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民主化,实现学校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学校、家庭和社区成为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合作伙伴,成为一个学习大家庭。真正做到:依法治校、以德立校、校本管理、自主发展。 ——师资优秀。师资队伍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校要以教师专业水平、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同步提高为重点,以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和骨干教师培养稳定工作为抓手,在校本研修中提升师德水准,提升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技艺,构建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高尚职业道德,专业化水平较高、敬业爱生、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质量提高。坚持德智体诸方面协调发展,以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努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学力和探究性学力,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适应家乡经济建设和发展,成为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学校发展的争创目标 1、争创区办学水平规范校。 2、争创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3、保持区文明单位。 4、保持“踢跳”和“少先队工作”特色。 5、学科质量达全区乡镇学校中等水平,成为老百姓满意的学校。 四、重点发展项目 (一)学校管理 1、发展目标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学校和谐教育。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立校”相结合的管理理念,探索能反映学校文化特质的管理方法,形成校本管理机制。健全各项民主治校的制度,使师生能依法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创建和繁荣学校文化。 2、具体措施 (1)加强学校管理的制度化建设,进一步明确党组织在学校的政治核心地位,完善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体制,发挥教代会参与学校管理的职能,实行校务公开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2)加强学习、培训,树立人本化管理理念,提高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增强加强基础管理的意识,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学校管理干部队伍。 (3)严格执行学校《章程》,建立各项民主治校的制度,使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加强各部门的建设,发挥部门的作用,条块结合,制度完善,责任到人,通过比较完备和精细的人本化管理来规范办学行为,实现学校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逐步形成自我完善的发展机制。 (4)实现学校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学校、家庭和社区成为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合作伙伴,成为一个学习大家庭。实现学校管理的开放,增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把学校发展融入构建和谐社区的建设之中。 (5)搞活学校内部的用人机制,发挥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积聚教师的精神力量和智慧力量,采取积极态度,为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做好舆论和制度准备,为新一轮触及本质的人事制度改革创设各种条件。 3、预期成效 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意识得到加强。学校育人的效能、人力资源、设备设施等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初步形成能体现学校文化特质的管理方法,形成校本管理机制。各部门、各条线制度健全,工作效率、办事能力普遍提高,运转有序。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贡献智慧。构建以社区、家庭和学校互动的教育机制,为学校的内涵发展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 (二)队伍建设 1、 发展目标 以培养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为重点,积极有效地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青年教师的校本研修,努力构建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高尚职业道德、专业水平较高、敬业爱生、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以适应教改的需要,实现教师自身价值。 2、 具体措施 (1)认真制定学校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发展计划,从政治高度和教育发展战略角度,加强师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继续开展“发扬先进性,推进现代化”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教师主动学习与主动发展的意识,促进教师不断反思,提升专业化教育教学水平。 (2)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建立长效机制,以良好的班子形象来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人文化优质服务,倡导人与人彼此真诚相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维系情感沟通,用真情凝聚人心,增强教师的创造能量。 (3)重视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坚持“选择、培养、使用”一起抓,“政治、师德、业务”同要求的原则,尽快选拔和培养一批学校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整合校内优秀教师资源,壮大青年骨干队伍,夯实学校可持续发展基础。 (4)做好新教师的培养工作,努力为新教师配备好有经验的带教老师,借助城乡教育共同体的优势,进行结对带教,多请进修学院研修中心的专家进行上门指导,为新教师提供尽量多外出学习和教学业务进修的机会。新教师要制定三年发展计划,确定个人奋斗目标,要缩短成长期,尽早脱颖而出,担当起学科重任。 (5)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建立目标导向机制,制订以德、识、能、绩、勤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评价方案,并以此为教师评优晋级的主要依据。健全聘用机制,构建激励机制,营造群体氛围,满足教师的基本心理需求,增强其前进的内驱力。 (6)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走专业化成长之路,要求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能围绕学校发展计划,认真制订个人阶段性发展计划,努力创设条件,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学历进修和业务培训,骨干教师参与中学高级教师的职务评审,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研讨、展示和竞赛活动,派出骨干教师到城区学校学习。 3、 预期成效 有效促进教师队伍的师德提升和专业成长,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能力逐步提高,队伍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培养2至3名区教学能手,有一批骨干教师在教改中发挥引领作用,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成效显著,培养几位学科新领军人物,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三)德育工作 1、发展目标 更新德育工作理念,树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构建中、小、幼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区横向沟通的德育网络,形成课堂教育、环境熏陶、社会实践、团队互补的育人格局,以爱国主义为主线、养成教育为基础,落实《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开展学科“两纲”实施推进活动。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通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方法,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凸现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争创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2、具体措施 (1)进一步认真贯彻《青浦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育人为先,全员育人”的要求,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专题教育活动,做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做好“区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创建工作。 (2)根据德育工作的目标,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和优化德育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基础道德行为习惯。实施“两纲”推进活动,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强珍爱生命的教育。提高班队活动课、思品课和午会课的教学质量。 (3)建立一支观念新、方法优的德育骨干队伍,加强新班主任的培训工作,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和情感培养的教育氛围。要求学生应知、应会、应行的,教师一定要先知、先会、先行,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激励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做到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相结合;与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相结合;与学生品德评价相结合;与个别学生的帮教转化相结合,让德育真正走入儿童的内心世界。 (5)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力度,做到内容系列化、训练规范化、检查经常化、考核科学化,加强学生自我教育,通过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督促、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自我教育,促使他律转向自律。 (6)挖掘社区德育资源,以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拓展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功能,充分运用家庭中的教育资源,积极营造育人氛围。不断完善学校周边环境的常态、长效管理机制。 3、预期成效 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德育工作网络,健全各项制度,社区教育资源得以较好开发利用,建立一支德育骨干队伍,学生具有良好的基础道德和行为习惯,学校成为“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四)教学工作 1、发展目标 落实《青浦区实施素质教育改进课堂教学的若干意见》和《学科基本要求》,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不断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加强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和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不断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策略。努力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建立质量监控机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2、具体措施 (1)学习二期课改的先进教学理念,让新课程成为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有效载体,引导教师努力探索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改变原先的粗放型教学为精致型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充分实现教学的民主化,方法的多样化,评价的多元化,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发挥教师与学生双主体作用,挖掘师生教与学的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2)健全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课程开发实施小组,明确成员职责,各尽所能,从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关注学生社会性发展出发,开发可供学生选择的凸现知识与技能的富有学校地区特色的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做好文明礼仪等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课本的编写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逐步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水平,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3)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渠道,教学过程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途径,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互动结合点。教师应关注教学,研究教学,特别要研究学生的“学”,探索适应学生最优化“学”的模式,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和活力。 (4)加强教学的过程管理,根据新课程改革方向和学校教学实际,落实区实施素质教育改进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修订学校实施细则,注重落实,加强考核,及时反馈,适时调整。抓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个别辅导——考试(考查)。学校管理层深入课堂,加强随堂听课,经常进行业务指导。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一是抓学困生辅导工作,二是抓尖子生的培养。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家庭与学校相结合。 (5)健全质量监控网络,加强质量监控,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师分级监控,严格按要求组织好复习、出卷、交印、监考、阅卷、质量分析和讲评,探索新的学业评价方法,力求客观、公正地评定教学质量。基础文化学科,各单元实行由教导处把关进行诊断,建立单元诊断性工作评价机制。尝试校际联考,以互通各自的教学质量信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在镇教委的资助下,对作出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以激励先进。 (6)加快学校信息技术的硬件建设和管理。提高计算机生均比,达8比1;每个办公室装备教学用电脑,每间教室装备多媒体设施;优化“一网四室”的管理效能,提高科学使用和及时维护的质量;在校园网上建立教学资源库,将优秀教案、案例和课件存储展示,形成资源共享机制。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电子化备课、自行设计制作课件能力和网上信息资源利用能力,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多媒体作品制作培训。学校要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整合”为主题开展实践和研究活动。积极参加区层面的师生电脑作品评比活动。在区进修学院信息技术中心的指导下,规范运作,逐步提高学校信息化程度,加快推进信息化工作。 (7)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积极开展小型多样的文体活动,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和生理心理健康水平。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3、预期成效 进一步完善学校各学科落实《基本要求》的方案,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普遍提高,逐步形成生动活泼、激发兴趣、有思维空间、以学生主动探究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建立学校三类课程体系,编辑出版《文明礼仪》、《龙的传人——阅读赏析》等校本课程,优化常态课的质效,提高各学科的教学质量,基础文化学科综合质量达全区乡镇学校中等水平。 (五)校本研修 1、发展目标 以《青浦区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把校本研修工作纳入学校现代化建设总体规划中,在新课程背景下,以教师为主体,素质教育为导向,建立和健全“校本研修”制度。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为核心,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内涵丰富、切实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使“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教学体验”和“案例研究、专题研究、项目研究”有机地结合,努力把教研组和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2、具体措施 (1)健全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管理网络,制定校本研修实施方案,从组织、管理、制度、资源、环境等方面建立必要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确保工作质效。 (2)以新课程方案为主,开展以新课标、新教材为主要内容的学习研修,帮助教师变观念、转方式、拓途径、优教法,自觉改善教学行为,使研修活动更加贴近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随时保持对新课程、新观念的敏感性,并促成教师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在校本研修中体会专业成长的乐趣。 (3)校本研修与学校教研组建设相整合,以校本研修为主线,贯穿于教研组的常规建设。创新教研活动形式,拓展教研活动内容,提高教研活动质量,使教研组成为教师经验分享、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基地,让教师在理论与实践、困惑与办法、反思与重建、个人研究与集体研讨中合作探究,促进专业成长。 (4)挖掘学校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区、校两级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聚焦新课程、聚焦课堂、聚焦教学。在校本研修中开展“与新课程共成长”为主题的“五个一”活动,即一篇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案,一堂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一篇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案例,一份能体现发展性评价理念的试卷或技能考查方案,一篇能体现新课程教学思想的叙事。 (5)探索多种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如专家引领、主题研究、校际联动、联片研修、师徒结对、优校挂钩、团队攻关等。积极争取校外优质资源的介入,激活校内研修群体,以提升研修的品质。 3、预期成效 建立校本研修实施方案,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落实阶段任务和各项措施,在教师专业成长、主动发展中发挥催化促进作用。借助校外优质资源和校内骨干的示范辐射,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系列化,促使教研组建设上一个台阶。营造学习型、研究型的学校组织,让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 (六)教育科研 1、发展目标 形成以科研带动教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良好氛围,整合学校现有的各级各类课题,确立学校的主课题和子课题,初步建立一支肯干、会干的教科研队伍,重视应用性科研成果的推广,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让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实践行为,最终活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 2、具体措施 (1)加强对校教育科研的领导,完善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健全教科研管理制度,设立专人负责的教科室,具体指导和管理学校及教师个人的教科研课题。 (2)建设一支教育科研队伍,培养一批能独立进行教科研的教育科研骨干,从部分教师的领先一步到全体跟上,逐步壮大教科研骨干队伍。 (3)将教科研定位于学校的教学改革中,将教科研与校本研修相结合,以科研促教研,使教育、教学、科研同步发展。有计划地开展案例研究、专题研究、项目研究等活动,定期组织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科研的水平,并促使教师的教科研意识由自发走向自觉。 (4)重视应用性科研的研究与推广,提供培训与讲座,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根据自身的优势确立课题。教师每学年完成一篇教育科研小论文(或案例),区、校二级骨干教师应有研究课题,并有阶段性成果。 (5)建立完善保障制度和奖励制度,投入科研经费,把教科研工作纳入教师教育教学业绩的考核内容中,在各项评比中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每两年进行一次校教科研论文评比,以逐步形成学校科研的氛围。 3、预期成效 学校教科研工作较规范、有序地开展,教师科研意识加强,积极主动投入课题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一支较高素质的教育科研队伍,有1-2个区级课题。 (七)办学特色 1.发展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拼搏能力、顽强的意志品质及团队的协作精神。在少先队建设中,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总结,发挥自主能力、聪明才智,开发潜能,融合社区。 2.具体措施 (1)对学校多年来创建办学特色的历程,进行理性总结和经验提炼,使之成为学校具有文化内涵的教育资源,为进一步优化和发展学校特色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制定创建踢跳特色项目计划,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常规训练和竞赛机制,建立教学训练网络,完善梯队建设,成立班踢跳队、校级踢跳预备队和校级踢跳队,保证项目学生参与面达80%以上,每年十二月份举行全校性的踢跳比赛,对作出成绩的师生给予奖励。 (3)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等业余时间,以小队、中队形式组织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提高综合素质,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4)加强对学校特色培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专家引领与学校特色专题相结合、全校师生群体参与实践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学校特色的基本内涵相关因素和本质属性,提升学校教育的品质。 3.预期成效 有一支具有特长的教师队伍能经常性地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学生素质普遍提高,团队协作意识明显加强,踢跳项目在区内有一定知名度,逐步形成新时期农村少先队双轨制建设新模式,有区级办学特色课题。 五、五年发展计划主要工作责任表 六、实施计划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1、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在学校的贯彻执行,确保学校有正确的办学方向,为实施计划提供政治保障。 2、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代会在党支部领导下按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行使自己的职权,发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广大代表依法参与学校管理,审议规划,讨论重大制度事项,反映教职工意愿,学校工会是教代会工作机构,负责教代会日常工作。教代会对学校五年发展计划全面审议,并提出修订和调整意见。 3、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立校相结合,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凝聚教师,积聚精神智慧,为实现计划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二)责任保障 1、分解学校的总目标,建立以三级评估指标为主的具体目标体系,分别将目标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个人。实际操作可参照区教育督导室的办学水平评估细则。 2、建立和健全学校的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制度。实施定编定岗,岗位认领制度,由教师签约认可,为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合同聘任制奠定基础。 (三)检查与评估保障 1、学校拟定“计划达成度、实现率”的自检自评制度,学校行政按学年度写出自评报告,提交教代会审议、评估,作出修订或调整意见。 2、利用上级部门就计划的某条线或某项目的验收、达标、检查,对部分目标的达成度、实现率作出评估,予以修订或调整。 3、通过区教育督导室“办学水平评估”活动,认真听取对本校每年计划进程和目标达成度的意见、建议,作出修订或调整。 4、通过校领导每年的述职报告,分析学校计划的达成度和实现率,经教代会评议,作出修订或调整。 (上海唯实希望小学第八届第八次教代会通过) 2006年3月编制 五、五年发展计划主要工作责任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