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海市青浦区沈巷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围棋与素质教育 |
围棋与素质教育 |
索引号:3101180016-105000-2009-003
发布日期:2009-10-27
来源:沈巷小学
作者:上海市青浦区沈巷小学 |
|
|
——浅谈对《围棋》课程的认识
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进,我校紧紧抓住这一新的历史机遇,着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努力探索符合校情的、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和育人途径。
我校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进行理念上的定位,提出了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宗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和培养科学精神的创新潜能。给学生有足够的时空去选择和探究,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活泼生动的童年生活。
鉴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校领导又经过反复研讨决定,把《围棋》作为校本课程的重点和龙头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
围棋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是智慧的体操,是战斗的游戏,是变化的艺术,是趣味的科学。
两年多来,《围棋》作为学校特色项目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成立了《围棋》课程编写小组,加强了对这门课程的研究,不断延伸与拓展围棋课程的教育内涵,围绕“围棋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这一课题上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
我们认为,围棋教学在培养孩子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良好素质起着辅助作用,为学校的素质教育拓展了一条新的途径。以下就围棋与素质教育,即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关系,谈谈我们的粗浅认识。
一、围棋与德育
围棋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发展史,蕴含了丰富的德育素材。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尧帝以来,经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古代围棋发展到了高峰,称霸世界,显示了当时中华民族的强盛。随着清朝统治的衰弱及近代遭受外患内忧,围棋之花逐渐凋零落败。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围棋艺术也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下得到发展。八十年代,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演出了辉煌的十一连胜,日本一流棋手纷纷称臣,扬了国威,争了国气,并且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围棋热潮,一大批青少年纷纷投入到围棋活动中。更可大书一笔的是,1996年马晓春两夺世界冠军,1997年俞斌勇夺世界快棋冠军,(2000年俞斌再次夺取LG杯世界冠军,)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印证了“国运盛,棋运盛”,这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了解了历史,才可以瞻望未来。“安而泰者危,存而骄者亡”,要达到理想的乐园,必须不松懈、不停滞、继续前进。
围棋需要拼搏精神。1985,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出现了一对三的危险局面,中方主将聂卫平以“哀兵”姿态出击,发扬顽强拼搏精神,连续敲开日本围棋队对中国设置的“双保险”——超一流棋手小林光一和加藤正夫,最后战胜日本队的擂主藤泽秀行,取得了第一次围棋擂台赛的胜利。从而揭开了战胜日本超一流棋手的新的篇章。
围棋强调个体是集体的一部分,重视的是整体利益。围棋的个体是平等的,没有特殊职位,在实践中,集体的价值大于个体,这一点非常重要,棋手们往往为了扰乱或牵制对方而牺牲几个子,更有智者,会制造局面引诱对手去救一些不重要的子。
围棋是教人耐心、冷静、勇敢、博大、谦逊。围棋能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文化礼仪。
家长们普遍反映,学棋的孩子变得更懂事、更有礼貌、更尊重别人了。确实,学下围棋的过程就是学会做人的过程。
二、围棋与智育
围棋是一项内涵丰富、棋理深奥的体育项目。内涵丰富在于围棋和哲学、逻辑学、数学、社会学、军事科学等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智育,包含了知识和思维两个方面的内容。围棋具有四千年的悠远历史,学生在接受围棋知识的同时,也在不自觉中受到了一古老东方文化的熏陶:远古时代,“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春秋战国时出现了“通国之善弈者弈秋”;清初“棋圣”黄龙士,以及呕心沥血弈成经典之作《当湖十局》的范西屏、施定庵。
通过学棋,认识中国古代、近代围棋及今天的围棋,认识日本、韩国的围棋文化,认识聂卫平、马晓春、李昌镐、赵治勋,认识“金角银边草肚皮”这些精妙绝伦的古谚,从而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现在,在欧美许多国家的学校里都开设棋类课程,专家们认为:在学校里开展这项活动,可以极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化,增强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围棋棋盘19×19,共计361个点,棋局的变化犹如浩渺的星空。《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对局双方在对弈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脑力活动,不断思索,反复比较,选择最佳着点,时时进行形势判断,根据双方之实空的差距,不断调整自己的作战方案,从而使思维能力不断增强。
围棋棋艺构思的过程,是一个推理的过程。布局阶段是围棋整盘棋的战略部署阶段,其构思更强调整体性,要求从全局的角度考虑每一个棋子所处的地位,在己方中所起的作用和对对方所产生的制约影响,使每个棋子的效力都能充分发挥出来。到中盘,棋局进入复杂阶段,往往出现死棋与活棋,地域广阔与狭窄等的矛盾及相互转化,收官阶段也常产生官子大或小的矛盾转化。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演绎能力、应变能力、比较、筛选能力等等,把学生尽量培养成聪明的人。
素质教育要让学生主动发展,只有主动发展,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围棋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让孩子主动发展的过程。围棋集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于一体,吸引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围棋每一局都是新的,每一次选点的不惟一性、不确定性、不可测性,都能充分的挥孩子的想像力,充分体现孩子的个体能力和思维优点,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构思。这对培养思维的前后、左右、上下、正反、远近、宏微、虚实、异同等等多种能力,是极有裨益的。
三、围棋与体育
纹秤对弈,情绪高雅,静中有动,有着无穷的生活乐趣和艺术魅力,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围棋技术深奥,在世界的室内比赛中,被称为最高战略思想的体育。
围棋比赛是一项竞技体育,不仅比较棋手水平的高低,还要受身体素质的影响,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不会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围棋赛中。
此外,围棋的胜负与对局者的心理素质有着极大的关系。一代宗师吴清源,14岁东渡扶桑,以一颗“平常心”在异乡奋斗50年,打遍日本棋坛无敌手,被誉为“昭和之棋圣。”青年棋手李昌镐,冠以“少年姜太公”的雅号,以一颗冷静无比的心横扫韩国棋手,威震世界棋坛,16岁勇夺世界冠军,彪炳战绩,无人能敌,当今世界第一人名符其实。聂卫平以下放农场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铸成的不屈个性,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上演了令人难以致信的十一连胜,高超的棋艺,加上沉着、冷静、坚强不屈的优秀心理素质,铸就了一颗耀眼的棋坛明星。
在紧张的比赛中,围棋培养人的平静、耐心、自律,还要掌握进攻与防守的分寸,日本棋手喜欢一句佛学术语:“无心”。它描述了一种视世界清澈无比的超自我的平静的精神状态,棋手在某一处争强贪胜会失去大局。
心理成熟的高手在受到一时挫折时,他的兴奋点会迅速地绕过无益的心理冲突区域,马上另辟蹊径,另求取胜之道;即使输了棋,也会暗下“十年磨一剑”的决心。马晓春曾在中日“名人”对抗赛上,屡屡受挫于小林光一,但他“输得起”而终于赢得下。由此可见,棋手综合棋力达到巅峰后,他的对局心理正常与否,稳定与否,就是决定胜负的砝码。
下围棋,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培育了良好的心理品质——意志及毅力的培育,反应能力及应变能力、创造能力的培育,以及沉着、冷静的个性,自我控制能力、判断能力、临场应急指挥能力的培育。
四、围棋与美育
围棋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自古以来和琴、书、画并称为四大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数千年来,围棋以其高雅、复杂、深邃、微妙的内涵深受知识阶层人士的钟爱。
围棋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和谐的,围棋大师吴清源说:“围棋是一种和谐的艺术。”和谐的棋型,和谐的棋势——似“高山流水”、似“蜻蜓点水”、像平原、像沙滩、像星空,神态各异形态万千。
围棋是美的。自然的东西都是美的。纯朴的下法,舒畅的下法给人以美感,自然的下法就会形成美的意识,美的棋形,所谓“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宇宙流”宗师武宫正树,执著地描绘“雄浑壮丽、天马行空、自由奔放”的黑白画卷,“美学博士”大竹英雄宁输不下愚形,“流水不争先”的高川格,坚信平平淡淡才是真。
四千年来,前辈棋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一张张的棋谱,都是一张张精美的艺术品,使人赏心悦目,充分反映了我们先辈追求“无言之美、无声之美、无色之美”的审美理想。学习这些棋谱,使学生感受美,认识美,而对弈的过程则更是创造美的过程,是对美的构思、设计和实现。
不难看出,围棋对于培养孩子发现美、感觉美、认识美、创造美等诸多能力是极有裨益的。
综上所述,围棋教学在培养孩子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良好素质起着辅助、铺路石的作用,作为围棋教学工作者,要不断钻研,勇于探索,在围棋与素质教育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架起一座桥,使围棋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在《围棋》特色课程构建与实施的过程中,学校要进一步积极探索新的发展增长点,以传统文化为基点,寻找新的亮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
200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