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十一五”发展规划 |
||||||||||||||||||||||||||||||||||||||||||||||||||||||||||||||||||||||||||||||||||||||||||||||||||||||||||||||||||||||||||||||||||||||||||||||||||||||||||||||||||||||||||||||||||||||||||||||||||||
“十一五”发展规划 |
||||||||||||||||||||||||||||||||||||||||||||||||||||||||||||||||||||||||||||||||||||||||||||||||||||||||||||||||||||||||||||||||||||||||||||||||||||||||||||||||||||||||||||||||||||||||||||||||||||
索引号:3101180014-201001-2009-001
发布日期:2009-06-19
来源:朱家角小学
作者: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小学 |
||||||||||||||||||||||||||||||||||||||||||||||||||||||||||||||||||||||||||||||||||||||||||||||||||||||||||||||||||||||||||||||||||||||||||||||||||||||||||||||||||||||||||||||||||||||||||||||||||||
|
||||||||||||||||||||||||||||||||||||||||||||||||||||||||||||||||||||||||||||||||||||||||||||||||||||||||||||||||||||||||||||||||||||||||||||||||||||||||||||||||||||||||||||||||||||||||||||||||||||
|
||||||||||||||||||||||||||||||||||||||||||||||||||||||||||||||||||||||||||||||||||||||||||||||||||||||||||||||||||||||||||||||||||||||||||||||||||||||||||||||||||||||||||||||||||||||||||||||||||||
把握契机 实现学校和谐发展 —朱家角小学“十一五”发展计划(2006年1月 — 2010年12月)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2005年3月上海市德育工作会议颁布《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相关要求,同时结合学校百年历史,积极追寻百年老校的根和魂,弘扬学校特有的文化,为百年老校注入新的活力,不断追求学校新的发展。 一、发展背景分析 (一)外部背景 21世纪伴随着科技发展的信息化,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世界发展的一体化,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引起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世界各国都把新世纪发展的原动力归结到“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上,优先发展教育正成为各国的共识。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将成为世界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中心和一流的教育。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上海已将“基础教育到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行列”作为教育发展的规划。我区随着建设“绿色青浦”目标的提出,也明确提出了“2010年实现青浦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依托古镇旅游开发,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一所文化古镇中的城镇小学,理应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建设,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好基础,全面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内部背景 1. 学校概况 我校始建于1908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学生806名。全校教职工89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57名,学历达标(专任教师)为100%,专科以上学历41人,本科学历7人,区学科示范教师1人,区教学能手1人,区教坛新秀1人。 长期以来,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历任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创新,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根据教育发展形势的需求,2006年9月学校将与现珠溪小学合并,办学规模的扩大,将给学校带来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这就需要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制定新的发展规划,构思新的发展思路,开拓新的发展远景,实现新的发展目标。 2. 学校“十五”发展成果和经验 (1)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在不断的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学校逐步形成了“让学校每一位成员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办学理念。教师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学生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学校管理的有效策略则是如何帮助和满足每一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内心需求,要求我们的学校管理者能进一步密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不断成功,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 积极研究学校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学管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更强调组管理织的“服务”职能,把“服务”贯穿于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我校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经过有关专家和同行的指导,对现有学校的组织管理机构实行改革。在管理层面设校长室、校务委员会(不设常设机构),下设教育研究室、教育主管室、教师发展研究室和后勤保障室,并制订其相应的工作职责范围。通过学校结构的改革,进一步协调了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也协调了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协调了行政人员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很好地调整全体成员的心态,不断地形成一种学校良好的管理氛围,进一步发挥了学校管理组织的功能。 (3)构建教师发展平台,积极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设计了《朱家角小学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注重培养的实际效果,引领全体教师关注自身发展,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发挥每一位教师最大的作用,扬长避短,因材而用,逐渐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具备相应研究能力,同时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 (4)注重教学过程的科学管理,实现教学质量的迅速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学校整体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我们学校加强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通过学校各层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使我们的教学质量走出了低谷。在几次的质量抽查中,学校教学成绩明显上升。 (5)重视学校制度建设,激发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 2003学年度,我们进行了《朱家角小学结构工资制》、《朱家角小学教职工奖惩条例》进行了修订。通过教职工的反复讨论与修改,形成一致意见,并于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结构工资和奖惩条条例的实施,在一定的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大锅饭,实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了整体的效益。 (6)提供丰富学习经历,培养学生个性。 新课程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近年来,学校注重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实践和研究,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各学科课外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学校在艺术领域、体育领域、学科领域开设了相关的兴趣活动。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的激发,在各级各类的竞赛中,成绩显著。 (7)形成氛围,投身教育科研。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已成为学校教师的共识。新课程背景下,学校通过对当前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和学科研究前沿的问题的分析,积极鼓励全校教师投身于教育科研,引导教师在教学研究中,既要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又要有合作的意识,开放的头脑和交流研讨的习惯,提倡“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和“个案研究”。 3、目前还面临的困难 (1)教师教育经验的局限性,使教师的专业成长举步维艰。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来说缺乏相应的经验,再加上学校部分教师满足于狭隘的个人经验,这种经验很难同化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行为中,先进教育理念的转化与落实就显得比较困难,特别在实施“二期”课改过程中,教师的过度焦虑和无所适从的倾向时有表现。 (2)学生自主探究难把握,二期课改的推进任重道远。 探究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究过程,不仅追求一种结论,更是一种经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显得模糊,胸中无数。困难学生由于受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已有知识经验的限制,往往成为自主探究的旁观者 (3)教师教研对话的浅显性,校本教研质量的提高有待更深入地研究。 校本教研活动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需要教师积极进行对话。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缺乏对话的自信心,特别是教师与教师之间深层次的思维碰撞没能有效显现,再加上专业引领缺乏,很难提升校本教研质量,学校的内涵发展任重道远。 (4)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差距很大,教师的年龄老化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5)两校合并将面临新的难题。 由于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学校分与合,学校行政班子的磨合,教师心理状态的调整将有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将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的程度将影响学校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思路 (一)学校发展的理性思考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基础教育则是为每一个人的未来美好生活奠定基础,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自我发展,自我能力充分发挥的时代要求,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趋势。以规范、科学管理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以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推进学校发展,以师资队伍建设引领学校发展,以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带动学校发展,以先进办学理念提升学校发展水平。以争创区办学水平规范A级为抓手,统领学校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学校发展的基本定位 学校规模:到“十一五”末,学校规模为35班,在编教职工120名左右,学生1300名左右(平均班额在40人左右)。注:按朱家角镇区规划,朱家角小学、珠溪小学两所小学于2006年9月合并为一所小学,此规模为合并后的规模。 基本定位:继承和发扬学校传统优势项目,逐步培养学校“艺体”特色,努力使学校成为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上乘,校园环境和谐,具有现代学校特征的乡镇优秀学校。 (三)学校发展的主攻方面 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规律,要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使两者有效统一,这是学校和谐发展的根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具有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踏实认真地工作作风,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为此,我们将在理念办学,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丰富学生学习机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等方面,将是我校“十一五”期间主攻的方向。 1、让先进的办学理念浸润学校的每一寸土壤 “十一五”期间,努力使学校的办学理念成为不断推进学校持续发展的有效力量,成为每一位教师自我发展的自觉行为。 2. 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以现代先进管理理念,积极引入学校管理,进一步突显学校组织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学校管理的有效性,体现于积极地构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激发起每一位教师内在的智慧和力量。我们试想通过学校组织管理形态的改革,促进每一位管理者自觉的管理意识和服务能力,提升实施新课程的实际运作能力。 3. 注重教师培养的策略研究,形成教师专业成长梯队 加强新教师招聘力度,努力优化教师年龄结构。注重教师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新课程的实施紧密地结合。通过多种渠道提供教师自主发展的机会,培育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改善教师职业生活。切实落实校本研修制度,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4. 逐步构建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提供学生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机会。 充分利用和开发了社区资源、师资资源,积极开发 “德育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书法校本课程”、“国画校本课程”、“儿童线描校本课程”、“英语校本课程”。逐步完善课程内容,提高实际的运作能力。在“十一五”期间将在语文学科、数学学科、音乐学科、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创设更广阔的自主发展、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积极推进二期课改。 5. 注重新课程先进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程的实施也势必对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作新的思考。针对学校发展实际,进一步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稳步开放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把握传统学习方式和现代学习方式有效整合,努力改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6. 有效整合,形成学校“艺体”特色 我校踢跳队在体育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下,踢跳项目蓬勃开展,代表区参加市级的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艺术教育方面,目前书法、绘画教育特色初现成效。如何使艺术和体育有效地整合,使能成为一个整体。逐步形成我校的“艺体”特色。我们将考虑在美术与音乐的结合和体育和舞蹈的结合进行实践和研究。同时也积极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整合。在“艺体”方面寻找突破口,争创学校的办学特色,逐渐形成特色学校。 三、发展总目标 (一)学校发展总目标 学校以“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青浦区教育现代化行为计划》为指导,坚持“强队伍,优课堂,精管理,建文化,创特色,铸品牌”的管理策略,贯彻“用心做教育,全力创佳绩”的管理思想,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结合学校发展实际,以让“学校的每一位成员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为办学理念,坚持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师生校园生活质量,体现全体教师生命价值。突显学校管理组织机构的功能,构建和谐发展的校园育人环境。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提供每一位学生多种学习机会,丰富每一位学生多种学习经历,促进每一位学生和谐发展。继承学校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学校优势,积极推进二期课改,培育学校特色,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使学校成为每一位成员共同体验成功的学园,享受生命质量的家园,实现自我价值的乐园。 (二)学校发展的基本目标 ——明确的办学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国家颁布的《教育法》、《教师法》、《青少年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上海市“两纲”精神。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科学的学校管理 坚持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凸现“以人为本”,协调学校成员之间的各种关系,激发每一位成员的自主意识。构建学校管理服务网络,放大学校组织管理功能,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凝结智慧,实现每一个人的自我发展。 ——合理的师资结构 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逐步引进具有相应学力的年轻教师,培养学校发展的新生力量。同时注重特长教师的培养,以适应二期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高尚师德,学识渊博,技艺高超,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完善的课程体系 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在“十一 ”期间的研究基础上开发和完善学校校本课程体系,使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有效结合,丰富全体学生学习机会。 ——优美的教学环境 以搬迁新校舍为契机,加强学校各设施、设备的建设。积极做好学校绿化、美化、净化、教育化。 ——高质的教育质量 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努力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文明的行为礼仪,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鲜明的个性特长,一定的发展性学力。充分体现教育的全面性,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为美好人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学校发展的争创目标 ——区办学水平的A级规范学校 ——区新一轮行为规范示范校 ——市少先队工作红旗大队 ——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保持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保持区文明单位,争创市文明单位 ——争创区艺术特色学校 四、重点发展项目 (一)学校管理 1、 发展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效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突显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有效结合,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实现“以人为本”,实现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有机联系。建立与实现教育现代化相匹配的学校管理运行模式。强调学校每一位管理者的自主意识,充分显示校内外管理资源,建立科学和民主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管理的实效性。 2、 具体措施 (1)引进现代企业先进管理理论,提升学校每一位管理者理论素养。树立“以人位本”先进理论,逐步建立一支懂管理、重实践,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学校管理队伍。 (2)进一步研究学校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运行机制,紧密联系学校发展实际,完善各组室组织管理职能,明确管理层人员工作职责,提高管理者的自主管理意识。 (3)加强学校管理的法制意识,充分体现学校管理的民主性。加强学校党支部的领导,重视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形成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形态。 (4)关注师生校园生活质量,唤醒全体自主发展意识,逐步形成现代学校管理文化。进一步发挥学校每一位成员的主观能动作用,突显人的自主性。 (5)发挥社区监督评价作用,有效建立社区评价机制。成立家长委员会,研究社区监督评价的运行机制,逐步实施学校管理开放制度。 3、 预期成效 通过有效管理,凝结学校每一位成员的智慧,提供学校每一位成员丰富的自我发展机会,搭建展示各自才华的舞台,充分体现学校“让学校每一位成员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办学理念,形成民主、积极、向上的校园管理氛围。构建起上级部门督导评估,学校自主管理,社会参与监督与评价的学校管理网络。发挥学校管理功能,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队伍建设 1、发展目标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立足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以培养学习型、创新型教师为目标,培养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为重点,积极有效地开展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按需实施、分类指导的校本研训。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崇高师德、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善于学习、乐于合作互助的教师团队。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具体措施 (1)学校发展,教师为本,教师发展,师德为先。抓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培训提高要求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并要求渗透在教学中。内容包括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2)着重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人文化的优质服务,注重人本化情感激励,使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科学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等诸方面得到较大的发展。 (3)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初步形成一支青年骨干教师队伍。通过培训,使青年骨干教师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发挥青年骨干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为青年教师的发展设置递进成长的阶梯,并为青年骨干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收获成功的喜悦。 (4)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实施机构改革,健全聘用机制。努力创设条件,推行“名师工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努力争当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参与中学高级教师的职务评审,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引导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5) 建立比较完善的校本研修制度,注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能力的培养。加强综合类课程和学科整合能力的培训力度,积极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使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从而达到学校的全面发展。 3、预期目标 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整体素养的提高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的提高,教师结构趋于合理,青年骨干教师发展成熟,一定数量的名优教师和骨干教师梯队。一支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团结向上、勇于实践、勇于创新、互助合作团队的形成。争取“优化师资,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目标逐步实现。 (三)德育工作 1、发展目标 贯彻《上海市两纲教育》的要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学生终身发展为重点,运动激励教育机制,积极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注重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教育、自主发展的过程,将德育目标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和实际行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育人网络,形成课堂教育、环境熏陶、社会实践、团队互补的育人局面,使德育教育向自动化、课程化、网络化、社会化发展,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争创区新一轮行为规范示范校。塑造“朱小”师生新形象。 2、具体措施 (1)进一步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全体教职员工牢固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并且做到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促使德育向自主化、课程化、网络化、社会化的发展。 (2)坚持“让每一位学生体现成功的快乐”的管理理念,确立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等环境中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运用激励机制,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使学生思想道德逐步由“他律”内化为“自律”,真正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3)充分利用社区德育资源,积极开展德育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自我感悟、自主管理,体现成功的快乐。以民族精神教育为根基,形成课堂教育、环境熏陶、社会实践、团队互补的育人格局。 (4)进一步构建协调、高效、富有创新精神的德育管理机制;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开展争创优秀班集体的建设活动;进一步发展少先队的组织功能,有创意地开展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努力完善德育评价机制;努力倡导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提升学校的精神品位,进而辐射社区。 3、预期成效 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的育人网络体系初步建立,并且发展见效。社区德育资源得到较好的开发利用,并构建初步的德育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探究实践活动中更好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课堂教学、环境熏陶、社会实践、团队互补的育人格局形成一定规模,并积累一定经验,争得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四)教学质量 1、发展目标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减负增效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积极推进二期课程改革。注重实践与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保持和稳定在区良好水平,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具体措施 (1)以二期课改为契机,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自觉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注重教学各个环节的不断优化。定期开展研讨、评比、检查等活动。对制约效率和质量提高的瓶颈,开展集体攻关,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3)加强质量监控,重视阶段性质量的分析评估。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切实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学校实际,稳步引进先进教学模式,积极改善现有课堂教学结构,充分体现二期课改先进理念,实现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融合。 (5)关注学生差异,着重研究分层教学。实施“保底拔优”策略,充分挖掘学生学校潜能,不断丰富学习经历,努力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预期成效 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提高学生既有扎实的文化学科基础知识,又有一定的个性特长。同时具备相应的探究性学校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支持和保障。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体验学习的快乐,充分体现“让学校的每一位成员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办学理念,以较高的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声誉。 (五)校本研修 1、 发展目标 以《青浦区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将校本研修工作纳入学校内涵发展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在“二期”课改及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以教师为主要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为主,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切实加强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积极引导教师主动参与校本研修,努力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改变课堂教学行为。开展以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的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切合我校实际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与切实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 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组织落实。健全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建立校本研修体系,制定学校校本研修实施方案,拟订相关管理制度。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的约束,促使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2)以“二期”课改精神为指导,以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为纲,开展以新课程、新教材为主要内容的学习研究。要使校本研修贴近教师专业实践,将先进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并产生积极成果,体现教师实践智慧和理性思维的品质,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3)切实加强教研组建设,以校本研修为主线,全程贯穿于教研组的常规建设、文化建设、新课程的实施、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及教研活动的创新等诸方面。教研组要结合教师实际情况与岗位需要,提出培训课题或课程要求,发动教师全员参与培训过程,发挥组内骨干教师(也要借助校外培训力量)的作用,同时结合教研活动,及时将培训效果引向教学实践,积极开展自觉、有序、有效的“实践——反思”活动,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4)加强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挥学校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的作用,同时借助于校外骨干教师力量,进行教学日活动、评优课活动、课例研究、教研沙龙、教育论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行动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用心做教育,聚焦课堂,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开展合作型的教学攻坚,积极探索课堂效率与质量提高的策略,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5)营造教科研氛围,促进教师发展。将教科研引入教育教学实践,开拓思路,不断实践,尽量减少理论与实践的落差,最终不断地接近实现课改,努力具有开阔的视野,做新课程的实施者和和开拓者。以教科研促进课改实施,形成教师人人参与课改实验研究。 (6)加强校本课程、教材的研究与开发。结合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注重积累,筛选提炼,最终形成校本课程。教师在校本课程、教材的研究与开发的实践中,更好地明确“二期”课改的精神实质,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 (7)开展个性化的研修活动,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如专家引领、主题研究、校际联动、优校挂钩、网络研修、师徒结对与团队合作攻关等,各教研组可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地进行尝试。建立校本研修的项目档案和信息资源库,保持与教师进修院校研修中心资源链接,主动争取智力支持。 3、 预期成效 校本研修为“二期”课改与新课程的实施、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发挥校本教研的校本性、人文性、科研性与依托性,在提高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校本研修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认真落实阶段任务和各项措施,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催化、促进作用。教研组建设有成效,初步形成一支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队伍,教科研有质量,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提高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开发与完成校本教材,形成校本课程。通过重新研修载体等手段,创设有特色、成效显著的校本研修模式。 (六)课程建设 1、发展目标 依据我校的地域优势、地方特色,文化氛围,师资力量,构建符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以《朱家角小学英语校本课程》、《中国画课程》、《水粉画课程》、《绳毽踢跳课程》、《书法课程》、《电脑信息课程》等特色课程的开发为契机,逐步培育和开发一批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的总体框架。进一步建立科学、规范的课程管理、评价体系,形成具有特色的学校课程结构。 2、 具体措施 (1)组建好学校课程开发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各尽所能,积极探索新课程的实施和管理的有效途径。以知识类型拓展型课程为突破口,以艺术类型拓展型课程为重点,逐步向实践类型、综合类型的拓展型课程延伸,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拓展型课程体系。 (2) 加强教师学习力度,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特长和爱好,定期开展活动,并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记录,有资料。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提升理念。在课程的设置以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力求体现门类的多样性,趣味性和适应性,逐渐完善校本教材的开发,学校课程的开设和实施力求品牌化、特色化,体现学校课程建设的个性特色。 (3)总结新课程实施的经验,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管理途径。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和项目的建设,加强学校校本课程的整理归纳,逐渐完善校本教材的实施,充分调动课程开发力量,努力打造自己的课程品牌,体现自身的办学特色。 3、 预期成效 完善学校课程管理条例的制定的增强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完善学校特色课程框架,科学有效地整合学校兴趣小组的活动方案;修订学校的校本特色课程,争取编辑出版《朱家角小学英语校本课程》、《朱家角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朱家角小学水粉画校本课程》、《朱家角小学绳毽踢跳校本课程》、《朱家角小学书法校本课程》、《朱家角小学电脑信息校本课程》等校本教材。 (七)教育科研 1、发展目标 在把握教育发展形势的同时,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加强校本研究,让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的实际行为。以课题为抓手,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科研的氛围。通过教育科研,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 2、具体措施 (1)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让科研管理制度、科研推广制度促进教育科研的辐射与影响作用。 (2)逐步建设一支有一定素养的教育科研队伍,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培养若干名科研型的骨干教师。 (3)以开放的姿态,努力取得有水准的教育科研专业人员的引领,提升学校教育科研的质量与品位。 3、预期效果 “科研兴校”的观念深入人心,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学校教育科研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对已立项的市、区级课题加强管理,力争取得成效,进一步凸现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八)办学特色 1、发展目标 在规范和科学办学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实际,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以体育“踢跳”传统项目为基础,以现有艺术教育为切入口,有效整合,逐步形成“艺体”特色。以校本课程开发为抓手,在“艺体”特色方面有一定量的特色课程,以特色课程培育学校办学特色,逐步组建学生艺术团体,丰富学生活动内容。普及和提高相结合,逐步形成“艺体”特色学校。 2、具体措施 (1)积极优化传统项目 我校踢跳队在体育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下,踢跳项目蓬勃开展,代表区参加市级的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何使特色更能发挥优势。我们必须从课程,群体活动两方面考虑。积极地使特色项目能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 (2)开拓学校艺术特色新项目 重视学校的艺术教育,着力打造朱家角小学的艺术特色教育,使学校成为古镇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目前书法、绘画已编写出学校自己的校本课程,艺术特色初现成效。 (3)有效整合,形成学校“艺体”特色 我们将考虑在美术与音乐的结合和体育和舞蹈的结合进行实践和研究。同时也积极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整合。在“艺体”方面寻找突破口,争创学校的办学特色, 3、预期成效 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在学校新一轮的发展过程中,突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丰富学校发展的内涵,提升学校品质。丰富全体学生学习内容和实践的内容,体现学校以人的发展为人的根本宗旨。让校园真正成为全体学生快乐学习的场所。使“让学校每一位成员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办学理念渗透于各个领域的工作之中。先进的办学理念催生学校和谐发展的动力,为创特色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九)教师发展性评价 1、发展目标 以教师发展性评价为研究重点,全面开展学校教师以自我发展为重点评价制度的实践研究,通过评价有效地促进全体教师的发展。关注不同起点教师的发展,唤醒全体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凸现“以人为本”,激发全体教师的内在发展潜能,改变教师的职业方式。以科学性和人文性的融合,形成比较完善的自我发展评价机制,促进全体教师的和谐发展。 2、具体措施 (1)积极参与督导室“教师发展性评价”的项目研究,认真学习当代先进评价理论。结合学校发展实际进行深入研究。 (2)在学校层面上,成立以教师发展研究室为主的工作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制订相应工作计划,落实相应措施,不断完善工作内容,及时总结。 (3)工作小组成员紧密结合自我发展情况,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实施计划内容,并不断自我调节,不断完善。 (4)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自我发展评价体系。遵循自我发展原则,适时发挥评价效应,逐步完善评价体系内容,突显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以教师发展为根本目标,谈化评价结果。 (5)实施教师成长档案管理。积累工作经验,及时总结,稳步推广培养全体教师自我发展的自觉意识,发挥教师发展性评价在教师发展中的作用。 3、预期成效 先进评价理论在学校实际发展中的运用,发挥教师发展性评价作用。形成教师自我成长激励机制,造就教师发展的良好校园氛围,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显著成效。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提升,逐步形成能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发展评价机制,以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 (十)校园文化 1、 发展目标 以“让学校每一位成员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办学理念作为校园文化的切入口,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重视文化制度建设,加强师生队伍建设,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增进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努力创设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团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创建学校软环境建设。努力从制度、行为、文化等领域构建学校校园文化的主阵地,在校园文化的渗透下优化学校的内涵发展,创建特色学校。 2、具体措施 (1)引领广大师生自主参与学校的人文环境建设,不懈追求自己的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形成持续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通过加强科学的制度文化建设,营造人本化校园环境。塑造出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使校园成为全体师生真正的精神家园。 (2)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改建新学校为契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着力建设健康有序、积极向上、和谐统一的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打造可持续的育人环境。通过对校园环境的营造和建设,突显学校以育人为本、共同发展的办学目标。进一步做好校园的绿化、净化、美化工作,使校园成为每个人体验自己成功的乐园。 (3)开展以“校园文化激励人奋进”为主题的文化建设。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富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建立和完善持续、长效的校园文化机制。 (4)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关注学校每一位成员的个性特长的持续发展,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积极利用好社区资源、师资资源不断创建和完善学校拓展型课程建设,努力营造自主发展、共同进取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3、 预期成效 师生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认同感,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作用,体验我为人人,人人为校的共同追求成功的快乐。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无形动力,使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的每一位成员的发展创设一种良好的人文环境。 五、五年发展计划主要工作责任表(见附页) 六、实施计划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1. 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学校的贯彻执行,确保学校有正确的办学方向,为实施计划提供政治保障。 2. 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代会在党支部领导下按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行使自己的职权,发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广大代表积极参政议政,审议规划,制度讨论重大事项,反映教职工意愿,实现校务公开,工会职委负责日常事务。教代会对学校五年发展计划全面审议,并提出修订和调整意见。 3. 以“规范和科学”的管理机制为保证,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立校相结合,崇尚认真勤勉,鼓励改革创新,追求高效务实。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调动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凝聚力工程”的全面实施,为实现计划目标提供有力的精神、机制保障。 4. 进一步完善《朱家角小学教师奖惩条例》和《朱家角小学教师结构工资制》。加强学校内部制度建设,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保障“十一五”计划各项内容的落实,不断推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二)责任保障 1. 分解学校的总目标,建立以三级评估指标为主的具体目标体系,分别将目标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个人。实际操作可参照督导室的办学水平评估细则。 2. 建立和健全学校的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制度。实施定编定岗,岗位认领制度,由教师签约认可,为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合同聘任制奠定基础。 (三)检查与评估保障 1. 学校拟订“计划达成度、实现率”的自检自评制度,按学年度提出自评报告。通过教代会审议、评估作出修订或调整意见。 2. 利用上级部门就计划的某条线或某项目的验收、达标、检查,对部分目标的达成度、实现率作出评估,予以修订和调整。 3. 通过区教育局督导室“办学水平评估”活动,认真听取对本校每年计划进程和目标达成度的意见、建议,作出修订和调整。 4. 通过校领导(包括中层)每年的述职报告,分析学校计划的达成度和实现率,经过教代会的评议,作出修订或调整。 2005年10月 朱家角小学“十一五”发展计划主要工作责任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