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教育 > 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专栏      

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专栏
当前位置: 上海市青浦区徐泾第一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索引号:3101180007-201001-2017-0000    发布日期:2011-10-25    来源: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作者:徐泾小学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积极贯彻中央8号文件精神,认真贯彻全国和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施《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总结学校在“十五”期间办学过程中的成果经验,以“质量为基础,体育为传统,艺术为特色,构建学校责任教育文化”的办学理念,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本校“十一五”计划。

一、背景分析

(一)外部背景

上海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要按照“明确方向,追求一流,统筹协调,开拓创新,灵活开放,发展内涵”的思路,以“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作用,实现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教育发展新路。

徐泾镇是我区经济强镇,多年来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党委、政府对我镇教育非常重视,发展思路十分明确,在“十五”期末,提出了要把徐泾建设成为我区“经济重镇、文化大镇、教育名镇和环境靓镇”的目标。在镇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多次召开了创建“教育名镇”的研讨会、座谈会,不仅在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更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亮出大手笔,逐步推出了“镇骨干教师”和“镇名优教师”培养工程和“教育稳定工程”,注重提高本镇教师内涵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并初步形成办学形式多样化,办学体制多元化的态势,要求各校在原有基础上办学水平再上等级,对我校“十一五规划”的制订提出了明确的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当地群众物质条件的日益改善,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与不同层次人口的导入,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更要为社区培养大量具有扎实基础和创新精神、开拓进取,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能力的新一代建设者。

(二)内部背景

1、学校概况

徐泾小学目前办学规模大,被称为青浦的“航空母舰”。学校现有占地面积23599平方米,建筑面积9711平方米,校园分东、西两部,1-3年级西部,4-5年级东部。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1660余名。在编在册教职员工112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76名,学历达标100%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学校历任领导的励精图治下,教师专业思想稳定,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多年来教师们辛勤工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过硬,思想稳定的师资队伍,在“勤奋、向上”教育思想的熏陶下,十多年来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区内比较领先,体育工作二十多年来长盛不衰,英语教学质量近几年异军突起,在全区名列前茅。在此过程中,涌现了一批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的教育教学骨干,曾有区“教学能手”二名,现有区示范教师一名,区兼职教研员一名,学科中心组人员三名,为我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几十年的办学思想和经验的提炼与总结,“责任教育”已成为徐泾小学今后提升学校发展内涵、构建办学品牌的方向。以课程为载体,通过“学校责任文化” 的创建,学校、教师、学生对国家、社区、家庭和对自己的各层次“责任教育”,形成以“责任教育”为主题的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

2、学校“十五”发展的成果和经验

十五期间,学校先后被评为市农口系统文明单位,市群体工作先进集体,市读书读报先进集体,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市文明组室,区办学水平规范A级,区办学先进集体,区“五好党支部”,“区行为规范示范校(铜牌)”,基本实现学校“十五”发展规划的预期目标。

学校在“十五”期间,能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理念,坚持为当地百姓服务,为学生服务,以“勇于实践,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完善规范管理,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工作策略,紧紧依靠全体师生和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努力发挥本校的自身优势,实现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其概括为:

1)锻造了一支业务素质过硬,个性特征鲜明的教师队伍

徐泾小学有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师资队伍,在市、区上级部门的多次调研和各类教育教学展示活动中,获得了较好的评价,是保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领先的最宝贵财富。勤于钻研,乐于奉献,团结协作,敢于创新,勇于反思是对我校全体教师的高度概括。在“责任教育”教育思想背景下,我们通过“教师学历进修奖励制度”、“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奖励制度”及各类培训、考核、奖励等机制,通过竞赛、评比等手段,涌现出如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镇演讲比赛一等奖等具有个人风格的优秀教师,同时也通过“搭平台”、“铺地坪”等方式方法,造就了一些市、区艺术比赛一等奖及优秀教练员的教师队伍。教师的学历层次及专业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如达外语八级的教师1名,六级的教师2名,自学通过中级口译的教师1名,计算机专业教师3名,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教师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具备了一定的竞争能力。

2)强调德育核心地位,树立“育人为先”的思想

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坚持“育人为先”思想,以行为规范为抓手,坚持两代文明一起抓。“师生为基础,教育是关键,落实有保障,科研作支撑,常规加特色”,是我校行为规范教育的思路,我校的行为规范水平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在区内保持较高水平,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因此也都围绕在这一思路下进行。

加强行为规范教育方面的教育研究,促进学校师生行为规范的进一步提高。为此,学校开展《关于在校就餐学生爱惜粮食的行为养成的研究》这一课题已通过德育室审定,成为区教育局现代化行动刚要中《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子课题。目前课题研究工作正进入研究实施阶段,进展良好。

(3)狠抓课堂教学,践行课改理念

我们认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领先地位,关键是抓住了“课堂教学”这个“牛鼻子”,做好了“教”与“学”这篇文章。教研活动开展正常有序,以教材分析为抓手,几年实施下来,教师对自己轮回的年段教材烂熟于胸,备课不仅备教材,而且备学生,并注重教学反思。教师的教材分析、课堂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为重点,强调课内是流,课外是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04年市教研室专家来我校调研新教材实施情况时,对我校教师的教研活动和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表示赞赏,05年区数学新教材课堂教学展示和英语教学现场会,我校的这一有效经验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和印证,获得了教育局、教研室领导和广大听课教师的一致肯定。

4)实现了实践、活动与反思的自我发展

“十五”期间,我们先后开展了“教学节”、“艺术节”、“教学一日活动”等,编辑出版学校教师论文集,学生习作集,教学案例集,举办了“与艺术家同台演出”、“六一”营火晚会、区冬锻现场会等大型文体活动,做到每次活动都能精心组织,认真落实,积极总结与反思,使全体师生通过活动得到自我发展。同时,也积极扶持“艺术 ”、“群体”等项目的开展,为“十一五”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目前还面临的困难

1)由于本镇经济发展迅速,导致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了二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班容量大,小班化教育难以实施,教师工作量偏重,二是外来学生不稳定,流动性大,插班生往往英语脱节,教学难度加大。况且还有大量民工子女想方设法进入我校,对控制办学规模带来不小冲击。

附表:2005-8-25统计

户口性质

总人数

6周岁以下

6~14周岁

15~19周岁

本镇人员

26645

1131

1674

1097

来沪人员

61000

1728

3856

5937

合计

87645

2859

5503

7034

2)特色项目可以说是成功的,但形成长期支撑特色项目的专任教师队伍还有难度,要成为与“教育名镇”相匹配的特色品牌也有较大差距。教师的文明素养、教学理念及教学技能离现代化教育的要求还有距离,科学管理还有待提高。

3)学生的自主管理,行为习惯,自我保护,文明礼仪等由于环境的变化受到了较大影响,出现滑坡趋势,虽然我们在此抓反复,反复抓,但效果仍不显著,学生自律意识不强,传统的民族精神,节约意识比较淡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仍有不足,家庭教育方法缺少,依赖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比较普遍。

4)学校的教科研仍属起步阶段,教师比较重视教学质量,相对而言,教科研意识与能力有待提高,学校在导向上也要不断加以改进。

5)校舍陈旧,分东西两部,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较为不便,硬件设施比较落后,田径传统项目的开展与落后的操场场设施不太匹配,外来人员子女人数增多,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本校的稳定与发展是有影响的。

二、发展思路

(一)学校发展的理性思考

学校要确立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探索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真正实现校本管理,自主发展,形成品牌,使教师群体敬业爱岗,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要全面开发本地区的有利资源,让徐泾小学的学生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为实现镇政府提出的“教育名镇”这一目标而努力。

当前,学校之间的竞争其实质是“文化”的竞争,“品牌”的竞争。以“责任教育”作为本校历史与未来的办学文化,总结与发展学校办学内涵,在局领导和市、区有关专家的引领下,在十一五期间,做好“责任教育”这一课题,使徐泾小学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特色文化等都归结到“责任教育”这一内涵和品牌之中,同时在此过程中建立和完善校本课程。

(二)学校发展的基本定位

学校将把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子女受优质教育的愿景作为主要工作标的,因此,“十一五”期间本校的基本定位是:

 在教育局、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谋划、建设好新校舍,争创区内一流的育人环境与硬件设施。

 以“责任教育”这一品牌作为学校文化创建方向,逐步建立教学管理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机制,实现“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方式。

 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区内领先地位,并总结出内在经验和规律,保持稳步提高。

 建立和完善校本课程,培养一批区、镇教学骨干教师,提高教师教科研意识与能力,学校教科研水平有较大提高。

(三)学校发展的主攻方向

教育要迈向现代化,取决于什么呢?诚然,有物质的因素,办学条件影响等问题。但更重要的还是办学思想问题。审视我们今天的教育,多少年来,尽管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的来说,步子不大,效果不十分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育思想缺乏突破,教师有些传统和陈腐的教育观念未能得到更新,尤其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其中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学校新一轮发展的主要任务显然是内涵的发展,而“教师发展是内涵建设之关键,学生发展是内涵建设之根本”。

1、要全力建设一支讲事业、讲奉献、讲责任、讲效益、求进步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头等大事。

 认真实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通过“名优教师培养工程”、“学历进修奖励”、“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奖励”等机制,树立各学科带头人,形成“区——镇——校”名优教师梯队,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有效方式,一是把本校骨干教师送到区、市基地学校进行挂职挂岗锻炼;二是请市级甚至全国级教育教学方面的特级教师、名师来校坐班带教,对本校教师“零距离”指导,全方位地进行“传、帮、带”,切实提高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有系统的安排专家来校作理论及实践讲座、讨论、交流,面对面指导把脉,总结出本校教育教学经验优势,找出薄弱环节,并进行有效整改。

2、积极改革学校各类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从科学管理上完善考核,评估机制,改善干群关系,立志服务观念,使学校能成为和谐的学习型群体。

 在学校已制定的比较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根据教育教学形势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制定与完善新的管理规章制度。

 完善学校考核机制,形成激励机制,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制度,提升学校办学内涵发展。

 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发扬本校教师先进事例,形成徐泾小学“责任教育”为特色的管理文化。

3、根据“教育,尤其是德育教学要突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这个魂”,突出“树魂立根”这一要求,以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认真贯彻实施《两纲》教育。

 以中央8号文件为准绳,积极贯彻实施《两纲》教育,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在各类课程中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构建比较完备的课外活动教育体系。

 完善各年级段行为规范要求,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分阶段、有重点地实施行为规范教育,做到两代文明一起抓,争创市行为规范示范校。

4、要积极推进“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活动,形成“体育为传统、艺术为特色”的特色项目,并编写出相关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区优势资源,激活校本课程中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以学校管乐队为龙头产品,开展绘画、三棋、舞蹈、合唱、等丰富的艺术教育兴趣组,并力争将其纳入课程中,真正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及有一技之长的学生的个性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以“爱粮教育”课题为突破,通过开展相关活动与研究,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在“十一五”期间结题,并编写“爱粮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

5、继续为现代化教学条件与环境的改善作努力,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珍视教师成果,关心教工利益,以超前的意识,发展的眼光规划学校蓝图。

三、发展总目标

(一)学校发展总目标

在“十五”过程的基础上,结合《青浦区教育现代化行动纲要》,以“强队伍,优课堂,精管理,建文化,创特色,铸品牌”为主导,完善学校课程建设,做好做强体育传统,努力实现德育、智育齐头并进,基础、能力协调发展,要在认真总结50多年办学历史的过程中,加强科研,提炼经验,不断调整办学策略,使徐泾小学成为“教学质量领先,体育传统长盛,艺术特色鲜明”的城市化新农村学校,为实现“教育名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学校发展的基本目标

1、学生方面

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全面贯彻二期课改思想,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充分、全面、均衡、有效发展的思想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能力。

(1)明做人之理。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学生将来要成为社会建设的成员,因此是否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我们教育成败的关键,必须重视“学会做人”的教育方向,更是我们学生学习的首要任务。

(2)明规范之举。学生行为规范是学校教育最显性的表现,按“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和“七不”等规范予以教育,是实现社会规范个体化和学生个体行为社会化的必然之举,以文明的举止,文明的礼仪,规范的行为方式出现在学校与社会,树立学校教育形象。

(3)明自主之道

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是自主活动,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要真正让学生学会独立的,冷静地观察、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强、自尊、自爱的基本常识,同时要教会学生同伴互助合作学习的习惯,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明健康之义,没有健康的体魄,将不能承担起建设社会与激烈竞争的基本条件,而没有健康的心灵,更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因此,心理与生理的健康是我们当前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任务,学生更应明辨这一道理,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5)明求异之为,探究、创新,没有求异的思维是很难有作为的,要培养学生的个性,从简单的形式变换入手,让学生从好奇到好感到形成自己勇于提出质疑,勇于表达自己见解的思维习惯,养成求新求异的作风。

2、教师方面

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建设一支师德风范高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我们教学目标实现的基础。因此,学校要化足够的精力与财力,加强教师的培训、进修及各种机制的建立,构建配备齐全、结构合理、意识先进、业务精通的师资队伍,要通过人事制度的改革及评估、考核、奖惩等制度的完善发展,提高教师在新形势、新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及全面驾驭教育、教学的素质。

3、管理方面

要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与办事水准,在以学校工作为主,教育教学工作为主,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下,围绕“减负增效”这一主题,建立学校内部民主管理机制,遵循教育规律,进一步推进社会、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的工作,真实体现“人民教育人民办”的管理策略,确保管理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

4、创特色方面

努力开展“田径传统项目”、“外语学科教学”等具有一定经验积累的探索与研究,结合新时期校本课程的开设,带动学校各类学科教学艺术、手段、方法等改革与整合。

(三)学校发展的争创目标

☆ 要使全体师生明确新一轮发展的目标,要从理念、制度、愿景等方面入手,在办学水平规范化A级的基础上,争创区办学水平示范B级校。

 利用社区资源,建立学校“西洋乐队”,保持和发展现有的书画、棋类、电脑、舞蹈、民乐等兴趣小组,创建学校艺术特色文化,争创艺术特色学校。

四、重点发展项目

(一)学校管理

1、发展目标

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学校发展观。由于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管理不只是组织内部的事物,而是受外部事物的影响与制约的,因此,学校管理就是导向、协调、服务。通过组织,指挥和协调各个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活动,创造一种远比各个个人活动力量总和要大的集体力量,高效地达到学校预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2、具体措施

(1)要通过学习与实践,积极探索学校内部活动的现象及其规律,运用“发挥个人的智慧、才能和机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展示每个管理者的劳动价值。要通过目标任务的制订,定期的考核,提高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工作能力。

(2)依靠教师,民主办学。要充分发扬民主作风,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利用教代会、教师会、座谈会,设立校长信箱等方法,增强民主决策意识。要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方法与途径,办出人民满意的学校。

(3)要树立学校自主发展的意识,根据学校自身的基础与现状,必须重视人文精神建设,充分利用二期课改给予校本发展所提供的时空,使“做文明人,行文明事,说文明话”,“遵守社会公德和继承民族优良传统”真正成为学校自主发展的落脚步点与归宿,即育人作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4)要充分应用“合理安排,加强激励,全面考核,培养提高”的教师个体管理方式和“合理组合,调节机制,效能发挥”的群体管理方法,推进学校管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有序化的进程,实现学校稳定、和谐、持续的发展。

3、预期成效

学校实现“依法办学”,管理规范、有序、民主的意识得到加强;教师钻研业务,专业水平得到提高;“勤奋向上”,相互尊重,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形成一个团体,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得以改善;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成为一个共同的愿景;积极凝聚上下内外的教育合力,改革管理体制,为保障学校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

(二)队伍建设

1、发展目标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实施者,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加强教师师德修养,激发教师教书育人,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使教师更新知识,钻研业务,提高能力是教师队伍发展的主要目标。

2、具体措施

(1)要通过学习、宣传、参观、考察,树立先进等方式方法,提高全体教师教育是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的意识,树立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通过管理机制的改革,形成讲政治、讲奉献、讲责任、讲技术的教师群体氛围。

(2)充分利用区、镇“教师稳定工程”和“名优教师培养工程”的政策优势,既要发挥全体教师从事本校教育事业的信心与决心,更要培养出一支区级、镇级、校级的教师骨干队伍,并起到学科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能在学校教育、教学、教学科研有所作为。

(3)要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建立各种有效机制,实现本校教师本科学历30%,争取35%的目标。开设各种平台,提高教师驾驭教材,活跃课堂,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形成“学习型”群体。

(4)要改革对教师的行为活动、能力水平及工作实绩的考核办法及标准,应用自我评价,同事评价,基层领导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尽可能地客观、公正、全面、合理。使考核与评价促进教师行为的自觉与提升。

3、预期成效

教师是学校发展之基础,形成一大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业务精堪的教师骨干队伍和求事业、求进取的教师群体队伍,是学校“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通过改革与新举措的推行,必将为造就这支队伍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德育工作

1、发展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以小公民道德建设为重点,通过抓落实、抓典型,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整合以中、小、幼为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区为横向联系的德育资源,形成课堂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互补的育人模式,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努力创建新一轮区行为规范示范校,争创市行为规范示范校。

2、具体措施

(1)“以德育为核心”,全面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以师生行为规范为抓手,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积极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的专题教育活动,将思想道德教育内化为师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提高行为规范水平。

(2)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做到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形成良好的育人机制。

(3)加强德育科研,做好《关于在校就餐学生爱惜粮食的行为养成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带动学校教科研发展;正常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继续组织开展好各种形式的家教指导工作,家长学校各项活动正常开展,巩固家校联系,教育教学工作向家长、社区开放。

(4)加强少先队工作,有序开展雏鹰争章活动,重视班集体建设研究,开展争创优秀班集体、优秀假日小队的活动,精心设计、组织好各类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完善学校常态、长效的管理机制,少先队等级考核再上一个台阶。

3、预期成效

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初步形成,学校德育主渠道地位凸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走入正轨,社区教育资源得到很好利用,学校德育工作在实践中出经验、出效益、出人才。

(四)校本研修

1、发展目标

强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我区《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着力聚焦课堂教学,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育教学专家的作用,推进常态课下的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内涵丰富的、切实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创设校本研修平台,优化校本研修资源,完善实践反思、对话交流、课题探讨制度,努力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2、具体措施

(1) 完善研修队伍。建立和完善管理网络,结合实际完善校本研修实施方案,从组织、管理、制度、资源、环境等方面建立必要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切实提高研修质量。

(2) 创设学习环境。以教师发展为本,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构筑学习平台,创建学习机制,营造学习环境,逐步形成学习型的研修文化氛围。采用专家讲座、集体培训、自主学习等方式,让教师在学习中求提高,在提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成长。

(3) 拓宽研修渠道。一是校内研讨。由学校或教研组确立主题,教师分头探索、实践和研究,然后讨论形成共识,按照研课、说课、上课、评课、反思等环节进行,全员参与,力求实效。二是专题研究。选择教师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各学科典型课例,以及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学校或教研组的专题进行研究。三是随堂听课。学校领导、学科骨干以及任课教师随时进课堂听课,寻找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在,进行实实在在的实践和探讨。

(4) 实施资源共享。学校的骨干教师是校内最为可观的“教学资源”。要通过校级教学活动、评优课活动、教研组研讨课、课例研究、校园网络平台等载体,发挥本校区级示范教师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经验,活化师资。其次要完善电子备课,通过集体备课、互动交流、研讨反思、再现教学过程等系列活动,搭建教师之间交流研讨、学习展示的平台。

(5) 整合研修网络。以校本研修为主线,积极开展学校主题教学活动、教研组实践反思活动、年级组随堂听课活动,始终把教研组的常规建设、文化建设、新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学习型组织创建、教研活动创新等贯穿于校本研修网络之中,使全体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在校本研修中得到可持续发展。

(6) 探索研修模式。因地制宜地探索专家引领、考察学习、主题研究、师徒结对、校际联动、优校挂钩、网络研修、团队攻关等校本研修模式。

3、预期效果

校本研修工作伴随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将会变得更加充实和完善。我们开展的校本教研,是以新课程目标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强调在理论指导下,在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下进行符合自身实际的实践和研究。在这样的条件和氛围下,各级名优骨干教师所形成的教学辐射功能将会更加强大,中青年教师成长加快;诸多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及共享程度更高;教师注重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把“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教研目的,亲身体验“思——研——做——思——提升”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良性发展过程。

(五)课程建设

1、发展目标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它是国家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对学校和教师来说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机会。通过校本课程建设,要让全体教师都有机会得到发展。我们要从学校是技、师资情况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课程内容入手,在抓好现有的田径、棋类、舞蹈等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综合性研究,构建和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框架,丰富课程内容,逐步形成符合本地区、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2、具体措施

(1) 健全课程开发组织。建立由校长挂帅的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课程开发实施小组,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学习、实践与研究。有关注学生个性特长,关注学生社会发展出发,开发出可供学生选择的,凸现知识与技能的校本课程。

(2) 拓宽校本课程内容。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整合现有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原则,以基础课、校本课和活动课三结合的结构作为改革模式,把棋类、书法、美术等排入课表,并进一步开发“水资源”等探究课,逐步提高课程开发水平。

(3) 着力开发隐性课程。构建和营造校园人文环境,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种可以对学生良好情感意识产生潜移默化作用的隐性课程。① 名人名言为主题:教室内挂名人名言条幅,走廊、过道作一些经典格言渲染,让“每一堵墙说话”;② 实现学生自我价值为主题:如学生艺术作品习作展、学生手抄报或电子小报、黑板报等;③ 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为主题:过道、走廊等处布置有关行为习惯为主题的宣传画和标语;④ 环保为主题:通过植树、种草,动物模型的合理放置,形成一种氛围,让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⑤ 其它主题:如适时播放音乐铃声、开办校园广播站,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办校园电视台。

3、预期效果

增强教师课程开发意识,提高教师运用校本课程的能力,梳理整合已有的兴趣活动方案,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

(六)教育科研

1、发展目标

学校教学质量名列区前列,但教育科研相对滞后。大力提倡和提高全体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成立学校教科研室,培养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继续开展现有校、区级各项课题的同时,不断加强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让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使教学质量与教育科研齐头并进,相互促进。

2、具体措施

(1)成立和完善学校教育科研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健全各项制度,提高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意识。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科研队伍,以区、镇名优教师、兼职教研员、中心组成员为引领,培养一批有教科研意识和能力的教师队伍;教研组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并上升到理论研究。

(3)积极寻求与教科研机构、部门的合作机会,借助外部力量提升学校教育科研水平,提高教育科研的质量与品位。

3、预期成效

学校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服务机制,形成良好的开展教育科研氛围。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增强,自觉投入教育科研的教师逐渐增多,先进的教育科研理念不断转化为教师的自觉实践行为。各学科有区级课题,争取1—2个市级课题立项,并在区、市级课题获奖方面有所突破。

(七)信息技术

1、发展目标

积极推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课程教学,认真落实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以“校园网”建设为契机,提高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水平,出作品、出人才,使信息技术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平台与窗口。

2、具体措施

(1)完善学校信息技术管理机制,充实健全学校信息技术专业队伍,通过各种学习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信息技术在各类学科中使用率。

(2)加快硬件建设。逐步提高电脑生均比,在现有每个办公室装备教学用电脑的基础上,条件允许下力争每人一台办公电脑;逐步添置教学用多媒体设施,“十一五”末每间教室配备齐全。

(3)利用校内外资源对全校教师开展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提高教师电子化备课、课件制作和互联网信息资源利用能力;优化组合学校信息技术小组成员,提高成员管理与指导能力;成立学校多媒体制作室,出作品,出教师;成立学生电脑兴趣小组,提升各种参赛率和获奖率;开放学校电子阅览室,提高学生使用电脑实际水平。

(4)各学科要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整合”为主题开展实践研究活动,探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水平,积极组织与参加校、片、区级教研活动,保证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参与率与过关率。

(5)完善学校网站建设,丰富功能,为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培训等服务;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将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经验、优秀教案、案例和课件存储,形成资源共享机制,鼓励年级组和教师、学生建立个人特色网页。

3、预期成效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在不断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当务之急。完善和健全制度,成立专业化人员队伍,提升专业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整合,在实践中出经验、出成绩、出人才。

(八)教育评价

1、发展目标

以发展性评价的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博采众长、勇于实践、敢于创新,逐步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和素质教育要求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在探索和确立学校成员比较认同,操作性较强、较具权威性的学校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同时,以“科学性、人文性、公平公正、刚柔相济“的评价原则来促进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内涵的全面、均衡、优质发展,使校本评价逐步显现导向、激励、驱动、推进的功能和价值。

2、具体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理念,在校内努力营造“评价促发展”的人文环境和氛围。在先进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发展性评价的探索和实践,重点关注师生的精神内化和动力生成,促使师生人文素质的培育和提升。建立长效机制,通过经常性的自评和自查,使校本评价成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促使学校内涵发展的有力保障。

(2)设置具有本校特色、比较科学完善的校本评价指标体系,在兼顾基础性和发展性两个层面内容时,采用多把尺子的评价方式方法,体现多元性、多维性、交互性和差异性,注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个性化评价,加强过程管理。

(3)结合新版《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实施要求和使用说明,落实推进机制,规范操作流程,在实施过程中对师生的良性发展的各要素进行有效的动态评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积极开展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校本研究和探讨, 通过专家讲座、引领,校本培训等,激发教师参与热情,在介入和参与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的评价手段。

(4)对于教师的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对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的一个有力措施,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尽力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合理,并使经常性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领导评价和自评相结合。加强激励机制,从教师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自尊需要、政治需要、成就需要出发,有效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先进冒尖,追求卓越。

3、预期成效

发展性评价的理念为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所认同和接纳。依据发展性评价的实施要求在推行过程中不断完善精细化操作流程,在规范化运作中力求对师生的发展产生显著成效。在实践、反思、提升、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校本评价体系。

(九)校园文化

1、发展目标

以“文化育人”为追求目标,实现制度管人向文化育人的转变,坚持不懈地推进文化立校方略,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实施人本化管理,培养研究型教师和创新型学生,打造学习型校园,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富有人文情怀、师生共享、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追求和谐发展,做到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齐发展,在文化的浸润下优化学校内涵,打造学校品牌。

2、具体措施

(1)领导、老师、学生、管理人员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通过各种交流和沟通达到所有的校园文化主体和谐相处,使每个人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义务感、责任感,通过良好的内部公共关系措施形成健康向上的人际环境,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主体。

(2)、校园“物质文化”的营造。结合建造新校舍的契机,使校园整体设计达到绿化、美化、净化、知识化,体现精品意识,让校园真正成为师生的学园、花园、乐园,以此陶冶师生的情操、美化师生的心灵、激发师生的灵感、启迪师生的智慧。

(3)校园“制度文化”的营造。进一步完善管理机机制,实现由制度强化向情景内化的转变,使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成为无需强制就能在师生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同时开展以“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提高人”为主要内容的凝集力工程建设,以人为本,创设适合师生发展的管理机制。

4)校园“精神文化”的营造。以增强师生职工的凝聚力为立足点;以树立远大理想、强化 发展意识、共建文明校风、共创学校美好未来为着力点。通过努力,力求形成“团结守纪、求实创新、爱国爱校,以校为荣,为校增光,团结一致,争创一流”的校园精神。

3.预期成效

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有较强的认同感,师生在校园文化构建中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让校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享受一份关爱,拥有平等发展的机会,体验共同发展的快乐,使校园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十)传统特色

1、发展目标:

在培育已形成的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整合特色资源,优化过程管理,坚持继承发展,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统整融合各育各科的综合课程的构建为主要内容,拓展知识领域,开发开放,引入外智,进一步拓宽办学特色,在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办学基础上,催生个性化的创新思维品质和可持续的发展性学力。

2、具体措施;

(1)对我校的体育工作的传统特色创建历程,进行理性总结和经验提炼,使之成为学校具有文化内涵的教育资源,为进一步优化和发展学校的特色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以学校所处的地区的社会环境因素为契机,依托学校的艺术教育的成果,加强艺术教育的力度,借助社会力量,大力开展的艺术为特色的创建框架,努力创建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3)加强技能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初步建立一支稳定的、各业特点、专业的技能学科专职师资队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整体前进奠定扎实的基础;以课内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抓手,努力培育课外兴趣活动的渠道,争取在各科中拥有1-2名区内知名教师。

(4)进一步巩固以体育为传统校前提组织的建校,拓展其他学科的校外协作组织,虚心学习,借鉴外省市、区有智名度的学校特色创建经验,研究他们的学校特色的基本内涵和具有个性魅力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断丰富我校传统特色培育优化的内涵。

3、预期成效

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学校“十一五”规划中将更加鲜明凸现,并进一步体现其在发展学生综合性学力,促进各育各科协调发展中的育人价值,学校的办学特色得到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渗透在各个领域中去,表现在广大师生的行为中,为“共同家园”的校园文化的逐步形成,为特色创建和发展迈出坚实的一步。

五、五年发展计划主要责任表(见附)

六、实施计划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1、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学校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与落实,确保办学方向与本计划的全面贯彻提供保障。

2、要充分应用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职能,坚持重大问题由教代会审议的原则,同时,广泛调动学校团支部、少先队、妇联等各类群众组织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保证计划目标人人明确,事事落实。

3、行政各组织机构要分部门、分条线、分年度对计划中的各项指标制订分目标,落实在年度、学期的工作之中,保证起始环节,中心环节与中继环节的畅通。

(二)责任保障

要对规划中各项指标进行认真分析,并将各项任务要求分解到各部门、各条线内,分年列入主要工作行事历,落实分工责任制,并结合年度办学水平评估,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监控,自我调整,以期达到预定目标。

(三)检查与评估保障

要组织力量每学期对执行计划的情况进行评估与自我反思,坚持应用“方向性、客观性、诊断性、全面性、动态性、科学性”的评价原则以及教师学生、社会、家长多种评价方法,确保学校办学水平稳中有进。

 

 

                                               2006-3

徐泾小学“十一五”发展计划主要责任表

 

目标类别

序号

主要事及阶段目标

完 成

时 间

责任部门

 

 

 

 

 

1

争创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2006.3

校长室、教导处

2

江、浙、沪体育传统校活动

2007.10

校长室

3

骨干教师培训工程

2006.4

校长室

4

奖惩机制的改革

2007.3

校长室

5

争创区办学水平示范校

2010.9

校长室

6

江、浙、沪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2006.4

校长室

7

争创区德育先进集体

2008.3

党支部、校长室

8

新校舍规划

2006.3

校长室

9

新校舍初具规模

2007.6

校长室

10

新校舍落成并使用

2008.9

校长室

11

青年教师“比武”活动

2006.11

校长室

 

 

 

 

 

12

建立干部队伍考核等制度

2006.2

校长室

13

制订干部、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2006.5

党支部、校长室

14

教师业务进修及活动(校本)计划

2006.9

教导处

15

形成区、镇、校骨干教师队伍适度比例1/4

2007.2

校长室、教导处

16

本科学历30%,争取35%以上

2009.9

教导处

17

建立骨干教师履职制度

2006.8

校长室

18

兑现部分教师本科学习补贴

2006.6

校长室

19

骨干教师汇报课

2007.4

教导处

20

骨干教师科研活动

2008.3

教导处

目标

类别

序号

主要事及阶段目标

完 成

时 间

责任部门

21

班主任考核制度的完善及改进

2006.2

德育组

22

建立社区、家庭、学校的教育网络

2007.2

教导处

23

开展德育系列活动

2006.8

教导处、德育组

24

组织学校艺术节

2008.6

教导处、校长室

 

 

25

修改及完善校本课程方案

2006.3

校长室

26

建立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计划

2007.9

校长室、教导处

27

开发社区资源,推进课程建设

2006.3

校长室

28

常态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2007.4

教导处

29

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2007.4

校长室、教导处

30

论文评选活动,汇编论文集

2008.3

校长室

31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研究

2008.4

教导处

 

32

继续保持田径项目的传统特色

20062010

教导处、体育组

33

艺术活动的计划

2006.9

校长室、教导处

34

艺术特色的初步展示

2006.9

校长室、教导处

35

组建学校管乐队

2006.3

校长室

36

学校管乐队汇报成果

2008.6

教导处

37

初步形成管乐队为品牌的艺术特色

2009.

校长室

38

争创市体育先进集体

2008

体育组

教育科研

39

完成区规划中的有关子课题

2008

相关人员

40

申报并落实学校课题

2007.2

相关人员

 

(徐泾小学第七届四次教代会通过)

2006年3月编制

版权所有: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   技术支持:青浦教育信息中心   地址:上海市青浦区公园路301号   联系我们